交流中王吉位秘書長表示:過去十年,廢銅進口量、全球貿易量由80%下降到50%,廢鋁穩定在30%左右。印度和日本廢鋁進口量上升到10%左右。廢金屬進口的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今年1-3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廢銅進口量74.2萬噸,廢鋁進口量39.22萬噸,分別下降了10%、20.6%,下降趨勢比較明顯。
確實,我們的一些企業,由于對中國進口政策變化考慮,加上環保要求,正在向東南亞、周邊國家轉移。為此分會在近年1、2月份派人到印度、巴基斯坦做專題考察,下一步將安排對日本、老撾、馬來西亞等國進行考察,為國內企業產能轉移做好咨詢服務。
國內的廢金屬儲存量在十三五期間將有明顯增加,原料將從“進口為主”向“進口+國內發展為主”轉移。最近我們到一些再生鋁企業調研發現,部分企業原料現在一半以上以國內原料為主。分會將進一步關注原料的全球貿易格局變化,關注周邊國家趨勢,更要關注國內廢金屬產生的原料動向。
針對大家比較關注的廢金屬進口政策調整問題,分會一直積極反應,多方溝通,據個人估計,今后政策將向有利于進口廢金屬的方面發展。
現在廢金屬原料市場處于轉折期,國外下降,國內增長。世界經濟發展放緩,我們的企業、園區多遇到困難,有些迷茫,分會也感同身受,積極考慮如何促進產業發展。過去十年,進口加工園區、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建設對于產業的集約化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現在進口方面,市場原因減少,消費市場不振,困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中國廢舊金屬加工利用市場巨大,粗加工的廢有色金屬還是會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原料,還需要集中篩選、粗加工,再生金屬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方向不會變,這也是由我們產業特點決定的。
針對我們產業將來發展的方向。我們建議,產業園區,一定要針對我們所在區域的特質、發展的方向主動作為,集體規劃、精心設計,不能雷同的做簡單粗加工。只有對當地情況了解,有了進口和國內的原料集聚的效應,區域融合發展,我們的產業才會有更大發展,順利度過當前困難期,我們協會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謀劃、設計、招商,推動我們產業、企業和園區一起發展。
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李士龍在4月22日“2016有色金屬再生行業首次微信線上交流會”針對行業企業比較關心的第七類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申請調整做了詳細解讀與說明。
李士龍副會長指出,有色金屬再生對于彌補我國有色金屬資源不足做出了很大貢獻。為鼓勵和規范固體廢物進口,2015年環境保護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第69號公告《關于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十五條修訂內容的公告》:將《進口廢物管理目錄》中原“自動許可進口類固體廢物目錄”修改為“非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目錄”。按海關HS編碼對應劃分的第六類廢物原料“金屬和合金廢料”中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均不再受進口許可證限制,可自動進口。作為企業在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必須明確第六類廢物原料包括廢金屬、五金、電線電纜、電機等多個品種;
第二,需要按照三級管理原則申請許可證。首先向全國固廢管理信息系統提交申請;其次向省級環保部門寄送文字材料;再次省環保廳轉給環保部固廢管理中心發證。
眾多企業在進口批文量差不多使用完畢時,立即向環保部申報批量,甚至尋找關系加快審核發證速度,但今后實際操作中就要引起注意,因為自2016年開始,環保部固廢管理中心為完善服務,加強監管,對限制類廢物原料進口管理方式上做出了進一步明確。
一是三級審批基礎上核單實物量比例。即在通過“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三級審批程序的基礎上,年度內需要第二次申請進口許可證的企業,進口廢物原料海關通關核單實物量達到前次申請批準量的50%才可繼續向“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及當地環境主管單位提出進口許可證申請。
二是核單實物量比例達標方正常受理新增批文。即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通過核實,申請企業進口廢物原料海關通關核單實物量達到前次申請批準量的50%才正常受理新增批文。
三是核單實物量比例達標核批。即在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后,當核單實物量達到前次申請批準量的70%后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批準申請企業新申請批文量。
交流中李士龍副會長最后表示,有色金屬再生產業是朝陽產業,是有很好發展前景的行業,我們要按照國家提出的生態文明方向和目標做到健康有序發展。原料進口企業在實際操作中要提升環保意識。扎實推進行業轉型升級,要在技術、工藝方面做突破,環保裝備方面要創新,才能真正實現節能減排。用有色金屬再生彌補工業原料不足是發達國家采取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節約型社會的主要方向和途徑,我們企業要滿懷信心,明確方向,再接再厲。協會愿和大家一起把我國有色金屬再生事業做好。
日前,在2016有色金屬再生行業首場微信線上交流會上國際回收局中國事務顧問馬鴻昌在與行業企業代表交流中表示,我國再生有色金屬行業今后在原料上采取進口與國內回收相結合的策略,并逐漸向國內回收靠攏。
在談到我國廢五金電器類原料進口現狀時馬鴻昌表示,研究表明,一噸廢五金電器拆解后可獲得97%上述有用物資,不可用的僅占3%,極大地補充了我國金屬資源的不足。我國從2002年到2014年十三年間,累計進口廢五金電器類廢物7387萬噸,占固體廢物進口量的11%。累計拆解得廢銅1926萬噸,廢鋁878萬噸,廢鋼約3353萬噸,廢不銹鋼180萬噸,廢塑料1048萬噸,不可利用物僅為288萬噸。分別相當于減少1.44億噸鐵礦石的開采,節約了7650萬噸銅精礦,減少了2980萬噸鋁土礦的開采,節約了1340萬噸原油。資源再利用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極大地補充了我國金屬原料的短缺。加上環境效益突出,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就業崗位,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作用,可以說廢五金電器類原料進口利大于弊。
在問及進口加工園區今后發展方向時,馬鴻昌表示,目前全國批準建設的21家園區中,有7家已經通過了環保部驗收,但實際運作過程中由于市場原因、行業大環境原因等等進展和發展比較緩慢。加上國外價格和國內倒掛,勞動力成本增加,好多園區發展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個人認為園區今后發展中要做好產能轉移,要提升拆解技術和裝備水平,結合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原料方面要注重國外進口和國內回收相結合,注重國內回收體系建設和產業鏈延伸。
4月22日,北京中色再生資源研究所所長、《資源再生》雜志社主編翟昕在2016有色金屬再生行業首場微信線上交流會上表示,我國有色金屬再生行業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產業的發展順應時代,符合國家建設生態文明、兩型社會的要求,走到今天,雖然遇到些障礙和困難,但個人認為這些都是暫時的。
交流中指出,回顧1986年到今天,不管市場、價格、政策、環境如何變幻,但始終處于上升階段。中國是資源匱乏國家,有色金屬再生極大程度上支持了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雖然近幾年環保力度加大、海關監管加強、價格市場倒逼,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但也要看到行業企業技術水平日益提升,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明顯,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業布局日趨均衡優化,上下游融合趨勢日益明顯等行業發展現狀。
也要看到,中國是國際廢舊金屬貿易的大國。雖然我們進口量因各種原因下降,部分企業也逐漸向東南亞、越南、馬來西亞、印度轉移,但最終很多廢舊金屬拆解后還是繼續流向中國市場,中國作為制造業中心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中國制造業的地位,在很長時間內也不會改變,有色金屬再生作為制造業的支撐產業,會有長久發展,困難是暫時的,隨著市場經濟杠桿作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國家循環經濟、生態文明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和推進,相信中國有色金屬再生產業必將披荊斬棘,迎來輝煌的發展。
做為2016年有色金屬行業首場微信線上交流會特邀場外嘉賓,國際回收局有色金屬部主席喬為智先生緊緊圍繞國外廢料供貨市場現狀與企業進行交流。
交流中談到,國外廢舊原料供應減少主要原因在于廢鋼價格持續下跌,在國外有色金屬與廢鋼都是一同進入料場,所以廢鋼價格的下跌勢必影響到廢舊有色金屬價格。
另一方面印度的加入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廢料市場供應。目前印度處于加快建設階段,2月份新政府上臺以來,頒布系列保護本國企業政策,調低關稅,從5%調到2%,但在進口合金方面,卻將進口稅從5%提高到7.5%。從目前市場看,印度在廢鋁、黃銅、不銹鋼原料的價格上遠遠超過國內。唯一相比國內價格低的就是廢電子電器、電池類產品,但中國又不允許進口廢舊電池。
另外印度剛剛出臺政策,電器和電子廢料類進口批文已經免除,第六類、第七類固體廢物都采取普通貿易形式開展。
另外一方面,國外廢料貨源短缺的原因之一是國外企業往往是往服務業發展,而不是制造業,進而造成廢料減少。雖然個人或家庭產生的廢料如廢舊電器、汽車等也到淘汰和更新換代高峰期,還會持續不斷。但正如前所述,受廢鋼價格影響,進入料場的廢料也逐漸減少。
綜合上述原因,造成國際廢料供貨市場短缺,價格保持相對高的水平,如何更好的利用好兩個市場,也值得中國企業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