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如一日,在最臟、最累、最苦、最平凡的崗位上,憑著對黨的忠誠,對工作的熱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刻苦鉆研,解決了生產中的諸多難題,為科澳鋁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以優異成績展示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他就是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科澳鋁業組裝車間導桿維修班班長劉義升。
“車間相信我,我就去”
面對持續嚴峻的經濟形勢,2014年6月,科澳鋁業擬定由組裝車間承接原來外委單位承擔的導桿維修工作。車間在接到任務后,反復權衡,準備讓時任返回料班班長劉義升組建導桿維修班組,并擔任班長。當時整個組裝車間沒有一名職工懂得有色焊接的技術,就連電焊工也只有兩個,要組建一個十幾個人都第一次接觸焊接工作的焊接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當車間找到劉義升時,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車間相信我,我就去。”
一切從新開始,從新摸索,從班組組建、人員培訓、熟悉業務等等一系列繁雜的工作著手。劉義升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一步一步帶著十幾名“學徒”硬是將外委焊接工作全部承接了過來。他在工作中善于總結實際經驗,特別是有色焊機、焊槍出現問題較為頻繁的時候,他結合自己的操作感悟進行講解,工友們聽了他的講解后,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少走了許多彎路。原來需要花170多萬外委維修費用的導桿維修外委費用全部實現自修,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工作節奏。
“我是黨員,讓我來”
隨著公司改革改制及內部市場化的實施,車間班組人員十分緊張。當生產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時,組裝車間總是第一時間從劉義升所在班組協調人員,他總是說:“我是黨員,讓我來”。從設備搶修、中頻爐筑爐、粉刷墻面、協助生產等等任何工作都能找到他忙碌的身影。
2015年11月,劉義升發現由于維修操作時導桿傾倒容易傷人,在生產安排時都是用天車吊著導桿進行維修,工作效率低,還影響其他崗位使用天車。他反復摸索,不斷試驗,自制了導桿防傾倒支架,不但解決了防止導桿傾倒的問題,還擺脫了工作時對天車的依賴,即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2016年4月,組裝車間鐵環壓脫機信號燈損壞頻繁,有時一個班就會壞兩三個,車間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他研究能否加個保護裝置。班組工友看了現場后,發現鐵環壓脫機信號燈位置高、角度刁鉆,紛紛搖頭,“這個位置沒法裝。”劉義升聽了,說道:“我是黨員,讓我來試試”。他通過現場仔細觀察,跟蹤生產,最終找到了適合的解決途徑,信號燈易損壞的現象得到了遏制。
2016年5月,在導桿焊接工作中,因為車間工作環境較差,班組兩臺氬弧焊槍故障較為頻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同車間其他同志一同到設備售后維修處進行請教,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所在,解決了在操作中的不當,焊槍故障率也大大降低了。
“誰有困難,來找我”
對于班組的管理,劉義升也下了不小的功夫,班組剛組建時,他便讓班中工友與兩個老電焊工結師徒對子,使班組職工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焊接技術。為了工友能夠較好的完成工作任務,對于班組中一些搬搬運運的“零活兒”,都由班組中的老大哥、身體也不算太好的劉義升默默地承擔了下來。
“班組是咱們共同的家,誰有困難,來找我”是他經常在班組里講的一句話。隨著工資收入降低,一些職工的生活也變得窘迫,當他了解到本班組一名職工家里孩子小,連奶粉有時都是問鄰居家要時,他悄悄地為職工買了奶粉讓別人送給該職工,至今該職工一直都不知道是他給予的幫助。他一直把班組當做自己的家一樣對待,為方便工友,自己花錢買了掛鐘;他發現在砸導桿時鐵渣亂飛可能會砸到小腿,他就自費從網上買來帶夾板的護腿給班組員工使用,起到了有效的防護作用,保護了工友的安全,每一份無私的付出,他都不求回報,但班組的點滴變化,總能讓他發至內心的高興。
十三年來,劉義升辛勤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著,連續多次被評為集團公司、電鋁公司優秀共產黨員。“關鍵時刻站出來,迎難而上,勇于挑戰,這是共產黨員的價值所在。”面對成績和榮譽,劉義升沒有豪言壯語,只知道踏踏實實地工作,為科澳鋁業的發展發光發熱。(郭東成 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