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合金公司以深化開展“雙創”活動為導向,以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重點,對進口擠壓機輔機設備進行探索性改造,優化程序編制,解決技術難題,有效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這個公司擠壓項目一部55MN正向擠壓機可生產的產品種類多、訂單接續性強、輔機鋸切頻次大,對尺寸精度要求高。作為進口設備,ATC輔機配置固定鋸和飛鋸兩套鋸切模式。在實際生產中,飛鋸模式程序復雜,不穩定因素多,控制難度大。國內飛鋸模式技術尚屬空白,應用程序被編寫在中轉裝置pentax里面,隱蔽性較強,無法正常發揮設備的性能優勢,產能受到一定制約。
針對輔機飛鋸程序復雜、職工隊伍年輕、技能水平有限等問題,這個公司依托張新峰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術優勢,認真總結國產小機型輔機設備飛鋸調試經驗,查閱設備圖紙,研究設備構造,制定改造方案。在破解無果的情況下,他們果斷拆除pentax硬件裝置,重新編制軟件程序,優化數據連接,由PLC直接控制設備變頻器,完成了中轉模式向直連模式的轉換,進一步完善信息傳感,消除生產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
得益于此次技術改造,在原有3名機臺操作工的基礎上,可抽出一名職工支援矯直、包裝、發貨等工序,生產效率提高了近一倍,有效保障了生產接續。(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