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最后一年,為完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的節能減排目標,各地紛紛對企業進行強制性限電、限產。作為“高能耗”產業,五金企業首當其沖被打入“黑名單”,出產遭到嚴重障礙。面對政策“噩耗”,如何才能在中國式的節能減排考試中,取得高分?這似乎難倒了五金企業。
全國性的“限電沖刺十一五”愈演愈烈,9月開始,廣西、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對不符合能耗標準的五金生產企業,實施了強制性拉閘限電或提高供電價格。
面臨當局對高能耗企業的限電行為,部分企業劍走偏鋒,自己發電供給,照常出產。浙江欣興工具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朱女士表示,雖然海鹽也偶爾停電,但是對欣興工具的影響并不大,因為欣興工具自己能發電供應正常生產。
五金企業目前正遭遇用電難,采取多種方式避免帶來更多損失,值得業內同行效仿。然則據筆者調查,自備電源電壓不穩,在企業高頻率用電的情況下,使生產企業過分依賴發電所需的貯存柴油。雖然政策出臺限電行為,嚴重影響到五金企業的出產,但違規生產只能緩解一時之急,治標不治本,若從長遠眼光考慮,轉型升級或為產業發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