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
走進輕合金公司擠壓項目三部北跨36MN生產線,鋸切機嘈雜響聲率先鉆入耳朵。遠處,班長劉虎拿著訂單卡片比對著鑄棒,兩名工人在鋸切下料,一片忙碌景象。
早在2015年初,這個公司積極應對嚴峻形勢,以優化管理機制、提質提產提效為目的,以該條生產線為試點,引進專業團隊,實行承包經營。
承包團隊實行12小時工作制,休班時間不固定,勞動強度大。進入承包團隊工作的輕合金人,努力克服機制轉變帶來的不適,始終銘記責任與擔當,在生產線上不懈地耕耘著。他們不斷刷新單線生產記錄,創紀錄完成月產320噸好成績,成品率、合格率、交付率等數據也節節攀升,為公司逆勢發展增添力量。
之一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達。
“在當時的環境下,承包就意味著變革,就要打破常規,轉換工作制度。雖然在職工待遇上有一定誘惑,但工作要求也相當苛刻,職工沒有級別區分,大部分人都抱著懷疑態度。”談起承包,時任技術主管的王偉打開話匣子。
班長5000元,擠壓機操作人員4500元,鋸切機操作人員4000元……當“招聘”啟示貼到宣傳欄上時,讓人均工資2000元的車間瞬間炸開了鍋,一時間議論紛紛。
“工資寫得挺高,不知月底能否兌現。”
“兌現又怎樣,看看要求,由8小時工作制變為12小時工作制,休班也比原來少了。”
……
三天時間過去了,報名者寥寥無幾,大家都等著那個“敢吃螃蟹的人”。
“這樣耗著可不行,總要有人帶頭,作為管理人員就要負起責任,我第一個去!”在和車間班子溝通后,王偉偕同三名管服人員主動報上名。
“王隊可是副科級干部,人家舍棄這么多去報名,肯定靠譜,咱們也去試試。”在王偉的帶動下,又有一批管服人員、技術人員、生產骨干充實到承包團隊里,30人的承包團隊如期組建起來。
之二
12小時工作制、一個月上26個班次、每個班工作量滿滿的,雖然如約拿到高薪,但部分職工心里泛起嘀咕,萌生“退堂鼓”思想。
陸陸續續,有7名工人,因為家庭原因,離開承包團隊。
“伙計們,之前你們一直羨慕民企工人,說他們工資高,現在體會到了吧,他們的工資不是這么好拿的。”班長劉虎嗅到了異樣,趁著生產間隙,喊著幾名工人聊了起來,“話說回來,這是個機遇,也是個挑戰。目前,鋁加工行業形勢嚴峻,公司信任我們,給了大家伙這么一個平臺,作為承包制的探路人和先行者,咱們就得帶好這個頭。外來和尚能行的,咱兗礦兒女一樣行!”
“對,咱們工人上班就是為掙錢。不止為家庭,對企業也要負起責任!”眾人握緊拳頭,斬釘截鐵地說道。
承包團隊靈活的機制逐漸凸顯出來。生產完畢、收拾現場、備足預產,工人即可下班休息;無訂單時,可連休三五天,但有訂單時,即使夜里突然下達訂單,也必須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著手生產;夜班生產期間,職工之間互相監督,有序保障生產接續。
“崗位上既有公司職工,還有民企人員,現在的生產狀況是,上個工序生產不出來,就會影響下一道工序工資,每道工序的職工都是監督者。職工都這么說,不為別的,就為盡到自己的職責。”班長劉虎對記者介紹道。
之三
訂單不停,工作不止。大量的實操經歷,讓廣大職工積累起豐富經驗,在緊急問題處理上更加得心應手,技術也更加細膩。
“咱們職工在操作設備時,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生怕由于自己粗心大意,造成設備損壞。這條生產線這么多設備,可都是公司的寶貴資產啊!”現場技術人員劉坤感慨道。
采訪期間,擠壓操作臺一個監控屏幕出現異常。原來,由于擠壓比過高、壓力過大,擠壓機頂部出現緊急漏油狀況。正在進行擠壓生產的劉坤見狀,通過操作臺控制器,及時微調擠壓比,逐步減少擠壓機壓力。待鑄錠生產完畢后,他果斷帶起面罩,拿起吸油布、水桶等工具,順著梯子,熟練地爬上3米高的擠壓機頂部,清理熱油。汗珠不斷從額頭上沁出來,順著臉頰,滴落到手背。處理完畢后,他長舒一口氣。
“這種合金比較硬,干起來比較吃力,擠壓時內部溫度高,容易造成液壓油滲漏。”劉坤一邊介紹著,一邊有條不紊地操作著。
正是這種敢打敢拼的精神,讓他們起早貪黑,辛勤勞作,把工作當成一項事業,把崗位當成一個“戰場”,把付出當成一種快樂,牢記當初誓言,敢于擔當奉獻,把信念揣進心里,把責任扛在肩上,為公司逆勢發展探路前行。(特約記者 米超 通訊員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