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公司推行精益化管理以來,濟三電力公司積極行動,創新實施精益管理,結合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探索出了“設備精良、管控精細、操作精準、運行精確、效益精益”的“五精管控系統”,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設備精良
設備精良是保障電力企業安全穩定經濟高效運行的基礎。濟三電力公司擁有兩臺440噸/小時超高壓循環硫化床鍋爐,煤泥摻燒比例高達55%以上,許多設備屬于“獨生子”。為保證設備時刻處于精良的運行和受控狀態,該公司注重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應用,提高設備設施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減少因設備運行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對設備采取“包運轉,包維護、包檢修”的包機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包機人要做到“三懂四會”:即懂操作、懂設備性能、懂運行原理,會操作、會保養、會修理、會判斷處理故障。在包機基礎上開展“點檢定修”工作,就是包機人利用儀表儀器,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五感”診斷法,按照標準,定點、定人、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查看設備的運行狀態,發現設備的異常、隱患,掌握設備故障的前兆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匯總梳理和診斷,確定設備的優劣程度,判定設備能否連續運行,并及時采取對策、安排定修,將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該方法將設備從“以修為主”轉變為“以管為主”,使設備獲得了最大的綜合效益。
二、管控精細
濟三電力公司用“五精五重四零”精細管控安全生產過程。樹立了“精密研究決定、精細分解任務、精確劃分責任、精心落實措施、精準考核效果”的“五精”理念,確立現場管理“重細節、重過程、重落實、重改進、重效益”的“五重”原則,努力實現管理“零缺陷”、排查“零漏洞”、隱患“零容忍”、生產“零傷亡”的目標。在安全管理機制上做到精細化,定期完善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將安全責任層層分解,人人身上有指標;加大對重大危險源的管控,將危險源識別和環境因素識別擴大到每位員工,使其能夠準確辨別作業環境的風險因素、掌握預防措施;通過“每天現場巡查、每周定期檢查、每月案例分析、每季考核獎懲”,及時糾正員工的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強力營造“自主保安”的濃厚氛圍;建立安全監管網絡化控制系統,建立“安全問題天天看”、“文明形象天天晾”等QQ群,實行信息化管控,公司領導和管理人員采取“帶班、巡檢、走動式管理、凌晨零點巡查”等四種互補的方式,及時解決安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形成了“全方位管理、全過程控制、全領域考核”的精細管控格局。
三、操作精準
操作上認真執行“低風量、低床壓”運行技術措施,公司管理人員和各專業技術人員每天到現場必須對風量、床壓、汽溫、氣壓等主要參數進行指導調控,確保主要技術參數安全不超標,保障系統整體安全穩定運行。發揮六大專業委員會的作用,根據生產現場實際及突發的各種異常情況,由各專業委員會及時召開專業會議,研究對策,及時下發專項技術措施,對現場運行操作提出專業性、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措施。強化運行小指標考核競賽力度,實行“實時精準”考核:針對“四值三運行”管控模式,修訂完善《運行值綜合競賽獎懲辦法》,使考核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辦法》突出機組安全參數的考核比例和力度,加大獎勵力度,根據考核的安全參數,專門研發制定了安全參數在線“考核軟件”,使機組安全參數考核由“班班”考核通報向“在線實時”考核通報轉變,使機組安全參數考核更及時、全面、公開,第一時間將考核結果顯示給操作運行人員,使集控運行人員第一時間全面了解掌握操作過程,及時分析總結提高,有效促進安全參數受控運行,減少了機組安全參數超標次數發生。
四、運行精確
運行控制是電力企業的核心環節,運行人員不能有絲毫疏忽大意,出現誤操作就會導致“非計停”,甚至釀成事故。多年以來,該公司一直把“培訓作為送給員工的最好禮物”, 在全廠職工中常年堅持開展“每日一題、每周一講、每月一考、每季一評”的技能培訓。在運行職工中開展“精熟通”個人技能職業設計考核,即班長帶頭,全員參與,認真研究學習鍋爐運行各環節的操作技能,每名員工都要精細精準精確掌握本職崗位操作技能,熟知熟記本崗位上下3-4個工作流程的操作技能,通曉通會鍋爐運行各個環節的操作技能,使人人成為多面手。認真執行《工作票管理制度》、《操作票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設備巡回檢查制度》、《設備定期試驗和切換制度》等“兩票三制”制度,使之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實行準軍事化交接班管理。特別在監盤管理上,變“交接班”為“交接盤”管理,不斷強化監盤質量,精確精準監盤,杜絕誤操作。
五、效益精益
濟三電力公司近年來機組運行周期穩定受控在100天以上,環保設施正常投運,主要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杜絕了非計停,單機創出了187天的歷史記錄,每年可節省檢修費用200多萬元。該公司在“大眾創新全員創效上”精益管控,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大型CFB鍋爐高比例摻燒煤泥運行技術開發與示范》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達到國際領先水平;《CFB鍋爐耐磨可塑料防脫損技術研究》獲得省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煤泥中部給料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局實用新型專利技術。2016年完成“雙創”活動創新項目40個、創效420余萬元。在煤泥燃用量上精益管控。煤泥摻燒比例從設計之初的25%提升到55%以上,每年可多創效益4000多萬元。2016年完成發電量14.87億度,成本0.2640元/度,創造利潤3537萬元。(作者系濟三電力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