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電鋁公司開啟了“三年扭虧”新征程。按照電鋁公司“盈利單位要千方百計增盈多盈”的要求,濟三電力公司年初一上手,就確定了“123”重點工作目標和“1546285”的經濟任務目標。動員號召全體職工認清形勢,把握大勢,堅定信心,扎實作為,聚焦“生產經營”指標,把握“增盈創效”中心,激發全員“創新創效”斗志,吹響了“全面創效、助推扭虧”的進軍號角。
一、推進精益生產,全面挖潛創效。一是精準發電管控。重點強化發電量和省調考核電量的調度管控,提高負荷控制能力和靠曲線運行管理水平。認真落實“兩個細則”考核辦法,與運行績效考核系統做好結合,對機組安全運行、經濟運行參數強化監督考核,提高人員控制水平,做到多發電,壓紅線、少考核。二是精益煤質管控。細化落實“煤質管控方案”,加強協調溝通,及時掌握濟三礦燃料信息,確保入爐燃料優質;加強煤泥泵送系統維護保養,保證系統可靠運行;成立煤泥燃用技術攻關管理團隊,制定煤泥燃用考核獎懲辦法,確保煤泥燃用量的大幅度提升。三是精細現場管控。嚴抓準軍事化交接班、交接盤管理,加強逐級管控責任,實現車間、班組自主管理,培養員工習慣養成,杜絕非計停,延長運行期,多增發電量,挖潛內涵創效益。
二、強化安全管控,精細管理創效。一是持續規范基礎管理和定期工作。強化各級安全主體責任和員工安全意識,深入推進“六強化六整頓”活動,強化“兩票三制”和安全技術措施管理,持續抓好安全風險評估、排查隱患等日常定期工作,夯實安全管理根基。二是實現安全考核的細化量化。進行生產單位之間安全綜合考核,修訂考核細則、嚴格考核標準、注重考核獎懲;對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分層次考核,與安全抵押金掛鉤,促進全員在安全上認真履責、主動作為。三是細化區域包保責任。做到“所有區域都有責任人,每個員工都有責任區”、“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杜絕盲區和死角;區域標準分層次制定,動態達標考核,考核結果與責任人工資獎金掛鉤;對履職不到位情節嚴重者、慵懶散根植思想者、發生人為責任問題者進行問責追究,促進各級管理者到現場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四是繼續深入扎實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安全質量標準化要對標提升,修訂標準,扎實做好責任區分、事故分析、教訓汲取等關鍵環節,真正分析到根源、解決到末梢,接受教訓觸及靈魂,杜絕問題重復發生。
三、強化設備管控,經濟運行創效。一是扎實做好超低排放項目改造。該公司將超低排放改造作為年度?“一號工程”,提高到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克服“施工周期長、作業范圍廣、參與人員多,安全壓力大”的諸多困難,成立改造專門管理團隊,嚴格按照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實施,確保超低排改造高質量按期完成。二是開展好點檢定修和設備質量評價工作。通過規范化點檢、科學化分析、精準化掌控,逐步推廣定修制,建立全面的標準化定修表,變以“修”為主為以“管”為主,保障設備運行長周期。三是提升檢維修管控水平。按照標準化規范化檢維修要求,嚴格檢維修措施把關,做到準備到位、實施到位、監管到位、驗收到位;嚴格過程控制,實施專業技術人員和安監人員雙重監管,對腳手架、臨時用電、受限空間、焊接作業等嚴格許可審批程序,確保高質量檢維修。四是精準控制啟動質量。明確程序,落實責任,嚴格界定鍋爐啟動操作各項規程、時間、控制部門、控制人員等,做到精確到小時控制并認真考核,實現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啟動并網等全部操作。
四、強化環保節能,綠色發展創效。一是推進節能技改。完成#1爐中上部空預器管更換、軸封系統改造。實施入爐煤篩分改造,保證入爐煤質顆粒度滿足要求,保證機組運行經濟性,降低機組標煤耗。二是強化設備巡檢維護。開展好全員全系統全方位的環保培訓,使每一位崗位人員掌握環保標準和要求,規范環保設施運行巡檢及檢修包機人巡檢、維護工作,確保設備缺陷超前發現、超前處理,避免出現超標排放。三是嚴格監管控制。修訂監測監控管理辦法,確保在線監測、歷史記錄等設施完好可靠運行,認真做好環保各項基礎管理工作,確保小時濃度穩定達標,最大限度減少脫硫電價扣減量。四是扎實做好節水工作。扎實推進工業水、消防水改造,消除跑冒滴漏;加大中水庫用水量,減少地下水開采,對循環水高倍率運行進行技術研究,降低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五、強化內部管控,市場化運作創效。一是做優三四級市場。工作重點向三、四級市場下移,通過管理推動、經濟驅動,鼓勵三、四級市場形成各自的內部市場化運作特色。二是積極開拓特色市場。通過完善環保市場、做強科技創新市場、做大工程施工市場、探索開拓外部市場等,夯實內部市場化建設成果。三是抓好持續改進。通過內外對標,診斷評價、成果總結等手段,不斷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形成規范化,系統化,高效化的電力市場運作模式。
金雞報曉迎春來,電鋁脫困翻新篇。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善做則成!廣大干部職工要以鐵的信念、鐵的紀律、鐵的擔當,以務實的作風、科學的態度、超常的手段,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地,為電鋁公司三年扭虧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者系濟三電力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