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在2016年年中進行的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中,共立案偵查207件,拘留310人;問責3422人,約談2176。去年底結束的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共受理群眾舉報3.3萬余件,立案處罰8500余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余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
江蘇省是第一批接受中央督察組督察的省份之一。該省一位地方發改委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督查執行較為嚴厲。該地方人士所在地市的一家鋼鐵企業,因為被查出違規建設產能,當天設備即被拆除。該人士認為,中央督察對于地方企業的環保問題,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懾的作用。

與此同時,該發改委人士表示,在中央嚴查環保問題的重壓下,從省一級到市縣一級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都很高。這種重視,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中央的壓力,也有地方政府自身的覺悟,還有來自群眾的監督舉報。
據了解,不同省份、地區對于環保的整治力度,可能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前述地方環保部門的相關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如果沒有中央督查的介入,地方政府可能會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很多私營企業因為擁有一些‘關系渠道’,在抽查中被幸免。中央的督查組進駐,效力則會不同,如果真查出問題,地方政府不僅要擔責,省一級政府也不愿意出事啊。”
這位地方環保部門人士還透露,對于地方企業而言,環保不達標的情況很普遍,只是程度的區分。主要原因在于,環保對于企業來說成本較高,偷工減料、對環保的要求打折扣也就不足為怪了,例如偷排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未做無害化處理,而是私自焚燒,進而演變成空氣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水源污染。

在“風聲”較緊的情況下,企業會花一些本錢和精力采取環保措施,例如找專門的環保科技公司進行處理中心的設計、引進環保設備等。上述地方環保部門人士說:“督查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環保不達標的情況,但基于中央、地方近年來對于環保檢查力度的加大,有些規模做大的企業,不希望因此被有關部門盯上,會投入正規的處理中心建設。與此同時,不排除一些‘關系戶’在面臨突查的情況下也能提前收到風聲,僅在‘嚴打’的時候做一做樣子。”
兩會期間,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透露,2017年環保部將完成環保督查各省份全覆蓋:4月起將對湖南、安徽、新疆、西藏、貴州、四川、山西、山東、天津、海南、遼寧、吉林、浙江、上海、福建等15個省進行督察。
據了解,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共15個省開展環保督察工作,無數環保不合格企業被迫停產限產。
2017年2月15日-3月15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又會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廊坊、保定、唐山、邯鄲、邢臺、滄州、衡水市,山西省太原、臨汾市,山東省濟南、德州市,河南省鄭州、鶴壁、焦作、安陽市6個省(市)開展了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此次環境保護部由部領導陳吉寧和3位副部長帶隊,聯合相關省(市)組成18個督查組,并分成54個小組同步開展督查工作,涉及督查人員260余人。
陳部長稱,中央環保督查是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性安排。目前,環保部已經完成了兩批督查試點,第二批已經基本結束了(3月15日已經結束)。
今年還有兩批督查,相關工作準備中。
從已經督查的16個省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的環保責任,通過督查強化地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綠色發展的理念;二是推送了解決了一大批環境問題;三是推動地方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在中央督查效應的帶動下,目前全國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查方案。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余的省份也在制定和征求意見中。這些文件的出臺,壓實了地方各級政府的環保責任,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查的大格局已經形成。
據悉,今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將進駐湖南,開展對省委、省政府為期3個月的環保督察,同時督察還將下沉到3個左右的地級市。新一輪環保督查可能會使督查地區化工行業企業出現停產限產等情況,引起化工市場的再次波動。
3月7日環保局公布了一份《關于舉辦2017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全國環境監察干部崗位培訓班的通知》。從表格中可以看出,2017年督查剩下15個省份的監察干部從3月12日起就已經展開培訓了,在3月底4月初將結束培訓,正式展開督查。

對于環境問題突出的地方,環保部還將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逐步構建以中央環保督查為主,地市環保督查為基礎,以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為輔的全方位、系統化的全方位督查體系。中央環保督查與地市級環保督查分工不同,地市級環保督查將主要解決目前縣、區一級的環保問題,這也是中央環保督查的目前的難點問題。
安監風暴再起!因危化品存儲不合規,多名老板被刑拘!
2016迫于強大的環保打擊力度,大批企業被迫停產甚至關門,紙箱包裝關停,不銹鋼關停,拋光關停,五金制造關停,涂料關停……手續未完善的,有污染的,全關停!短短半個月時間,全國數千家工廠被關停,很多剛走上創業之路的老板,被推向死亡邊緣。
江蘇省是第一批接受中央督察組督察的省份之一。該省一位地方發改委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督查執行較為嚴厲。該地方人士所在地市的一家鋼鐵企業,因為被查出違規建設產能,當天設備即被拆除。該人士認為,中央督察對于地方企業的環保問題,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懾的作用。

與此同時,該發改委人士表示,在中央嚴查環保問題的重壓下,從省一級到市縣一級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都很高。這種重視,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中央的壓力,也有地方政府自身的覺悟,還有來自群眾的監督舉報。
據了解,不同省份、地區對于環保的整治力度,可能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前述地方環保部門的相關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如果沒有中央督查的介入,地方政府可能會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很多私營企業因為擁有一些‘關系渠道’,在抽查中被幸免。中央的督查組進駐,效力則會不同,如果真查出問題,地方政府不僅要擔責,省一級政府也不愿意出事啊。”
這位地方環保部門人士還透露,對于地方企業而言,環保不達標的情況很普遍,只是程度的區分。主要原因在于,環保對于企業來說成本較高,偷工減料、對環保的要求打折扣也就不足為怪了,例如偷排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未做無害化處理,而是私自焚燒,進而演變成空氣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水源污染。

在“風聲”較緊的情況下,企業會花一些本錢和精力采取環保措施,例如找專門的環保科技公司進行處理中心的設計、引進環保設備等。上述地方環保部門人士說:“督查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環保不達標的情況,但基于中央、地方近年來對于環保檢查力度的加大,有些規模做大的企業,不希望因此被有關部門盯上,會投入正規的處理中心建設。與此同時,不排除一些‘關系戶’在面臨突查的情況下也能提前收到風聲,僅在‘嚴打’的時候做一做樣子。”
兩會期間,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透露,2017年環保部將完成環保督查各省份全覆蓋:4月起將對湖南、安徽、新疆、西藏、貴州、四川、山西、山東、天津、海南、遼寧、吉林、浙江、上海、福建等15個省進行督察。
據了解,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共15個省開展環保督察工作,無數環保不合格企業被迫停產限產。
2017年2月15日-3月15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又會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廊坊、保定、唐山、邯鄲、邢臺、滄州、衡水市,山西省太原、臨汾市,山東省濟南、德州市,河南省鄭州、鶴壁、焦作、安陽市6個省(市)開展了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此次環境保護部由部領導陳吉寧和3位副部長帶隊,聯合相關省(市)組成18個督查組,并分成54個小組同步開展督查工作,涉及督查人員260余人。
陳部長稱,中央環保督查是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性安排。目前,環保部已經完成了兩批督查試點,第二批已經基本結束了(3月15日已經結束)。
今年還有兩批督查,相關工作準備中。
從已經督查的16個省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的環保責任,通過督查強化地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綠色發展的理念;二是推送了解決了一大批環境問題;三是推動地方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在中央督查效應的帶動下,目前全國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查方案。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余的省份也在制定和征求意見中。這些文件的出臺,壓實了地方各級政府的環保責任,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查的大格局已經形成。
據悉,今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將進駐湖南,開展對省委、省政府為期3個月的環保督察,同時督察還將下沉到3個左右的地級市。新一輪環保督查可能會使督查地區化工行業企業出現停產限產等情況,引起化工市場的再次波動。
3月7日環保局公布了一份《關于舉辦2017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全國環境監察干部崗位培訓班的通知》。從表格中可以看出,2017年督查剩下15個省份的監察干部從3月12日起就已經展開培訓了,在3月底4月初將結束培訓,正式展開督查。

對于環境問題突出的地方,環保部還將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逐步構建以中央環保督查為主,地市環保督查為基礎,以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為輔的全方位、系統化的全方位督查體系。中央環保督查與地市級環保督查分工不同,地市級環保督查將主要解決目前縣、區一級的環保問題,這也是中央環保督查的目前的難點問題。
安監風暴再起!因危化品存儲不合規,多名老板被刑拘!
2016迫于強大的環保打擊力度,大批企業被迫停產甚至關門,紙箱包裝關停,不銹鋼關停,拋光關停,五金制造關停,涂料關停……手續未完善的,有污染的,全關停!短短半個月時間,全國數千家工廠被關停,很多剛走上創業之路的老板,被推向死亡邊緣。
檢查、停產、整改、質疑、道歉、喊冤……
近日來,在深圳市有關責任部門持續開展消防“拉網排雷”整治專項行動,對各區的工廠的消防安全進行了專項檢查。因為易燃易爆危險品儲存不合規,且已經達到立案標準,多名衛浴廠、包裝印刷廠老板已被刑拘。
2月28日,寶安區公安分局鎮南派出所在寶安區留仙洞村山上一鐵皮房內抓獲違法嫌疑人3名,查扣易燃易爆危險品3噸多,涉事的主管楊某已被寶安警方處以行政拘留5日。3月1日,寶安公安分局松崗派出所在一包裝廠發現易燃易爆危險品,且倉庫內無任何消防設施或器材,警方依法對公司老板孫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3月3日,東方派出所對寶安區松崗街道潭頭綜管大樓東側鐵皮棚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發現該場所非法儲存了27噸的易燃易爆危險品,負責人宋某興涉嫌非法經營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兩會人大代表建議環保違法最高判死刑,《環境保護督查條例》或將出臺,環境違法代價慘痛最近一年,新環保法、水十條等環保問題成了朋友圈熱點,在兩會期間,也有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建議環保違法犯罪最高可判死刑。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接受采訪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也提出要建立完善督察工作的長效機制,把它上升到法制層面,把它制度化。“目前中央環保督察作為一個改革方案,我們在國務院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正在研究制定是否要形成一個《環境保護督察條例》”。
陳吉寧說,將完善法律法規,特別是在操作層面上要更具體,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把環保法落到實處。還沒被查到的衛浴廠、陶瓷廠、不銹鋼廠、包裝印刷廠要趕緊行動起來了,17年環保不是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