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派出23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督查發現問題較突出。
5月20日,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5月19日,23個督查組共檢查327家企業(單位),發現24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74.0%。
環保部在通報中表示,自環保部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以來,已發生多起拒絕督查組檢查的事件,各地相關部門已進行調查處理。近期,從各督查組反饋情況看,又出現7起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其中邯鄲市3起,衡水市2起,石家莊市1起,焦作市1起。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現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說明環保部門在環境執法上的威懾力仍不夠,需要加強環保警察等執法隊伍的建設。
74%的受檢企業有環境問題
記者注意到,24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74.0%。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污”問題企業79家,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31家,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23家,涉嫌在線監測弄虛作假的1家,存在VOCs治理問題的32家,防揚塵措施不完善的27家,存在其他問題的49家。
今年4月,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強化督查被認為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5月2日以來,環保部已先后發布了12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督查結果顯示,存在環境問題企業占督查組檢查企業的比例較高,比例均在60%以上。
據環保部介紹,5月1日至15日期間,23個督查組共檢查4328家企業(單位),發現3016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9.7%。
馬軍認為,這些企業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是,之前環保執法力度很少能夠達到強化督查的力度,所以此前發現的問題沒有如此多,這次強化督查更加真實地反映了現在的環境問題。
馬軍稱,之所以存在這么多環境問題,主要是長期以來在對企業的監管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監管、執法不嚴格,存在地方的保護問題,甚至出現對環境執法進行干預的現象,這次督查最主要的就是要破除干預。
同時,環保部強化督查行動主要對7個方面進行督查,包括相關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情況,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記者注意到,在督查組發現的問題中,以“散亂污”問題為主。
“散亂污數量比較多,之前很多都是在環保手續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環保部門對他們的情況掌握得不是很到位,后續監管難度大。下一步應加大公眾參與度。”馬軍說。
又現7起拒檢、阻礙執法事件
近年來,隨著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阻擾環保執法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但是,環保執法部門的這種尷尬并沒有完全化解。
近期,從環保部各督查組反饋情況看,又出現7起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其中僅邯鄲市一地就占了3起。
包括:5月13日,第三督查組發現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恒際木業廠房上方有揚塵,在依法進行檢查時,該廠大門緊閉,院內工作人員聽到敲門后迅速躲避,拒絕開門接受檢查。第二十七督查組對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凱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時,工作人員拒絕開門接受檢查。5月18日,第十督查組在邯鄲市冀南新區對臺城鄉東城基村昌盛塑料包裝廠檢查時,企業員工看到執法人員后,拒不開門接受檢查,鄉政府和當地環保部門人員到場后,企業仍然拒不開門接受檢查等。
對此,環保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要發生一起、嚴厲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馬軍介紹,出現暴力抗法等問題反映了環保威懾力仍不夠,遭遇到這些問題時缺乏強力執法的手段,需要加強環保警察隊伍建設。同時,現在執法重心更多轉向小散亂污企業,一旦被檢查發現問題就可能會面臨關閉,有些企業可能就會鋌而走險。
為期一年的京津冀環保大督察仍在進行中。為了此次督察,環保部從全國環保系統中抽調了5600名環保執法“精銳”,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展開25輪次督察。但是,自4月初大督察開展以來,已發生多起拒絕督察組檢查的事件。20日晚,環保部根據各督察組反饋情況,通報7起新近出現的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
環保大督察中屢現阻撓執法
據介紹,此次7起阻礙執法事件中,邯鄲市3起,衡水市2起,石家莊市1起,焦作市1起。和此前發生在山東濟南的企業強行扣留執法人員的情況不同,這7起事件中,被檢查企業均采取了“拒不開門”的方式,拒絕檢查。
5月13日,第三督察組發現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恒際木業廠房上方有揚塵,在依法進行檢查時,該廠大門緊閉,院內工作人員聽到敲門后迅速躲避,拒絕開門接受檢查。5月13日,第二十七督察組對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凱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時,工作人員拒絕開門接受檢查。
5月15日,第十督察組對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河北雙標緊固件制造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該公司正在生產,但拒絕檢查;當日,督察組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對雙陵村建設路44號某加工廠檢查時,該廠正在生產,拒絕執法人員現場檢查。
5月16日,第八督察組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對河北恒達新型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檢查時,執法人員依法出示執法證后,該公司仍然拒絕開門接受檢查。
5月18日,第十督察組在邯鄲市冀南新區對臺城鄉東城基村昌盛塑料包裝廠檢查時,企業員工看到執法人員后,拒不開門接受檢查,鄉政府和當地環保部門人員到場后,企業仍然拒不開門接受檢查。5月18日,第八督察組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抽查河東辦事處程莊組小加工企業時,該工廠正在生產,執法人員敲了20多分鐘門,該廠也沒有人開門,拒絕檢查。
暴力抗法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于各地發生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環保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要發生一起、嚴厲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環保部環監局局長田為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此次大督察當中,發生了幾類干擾執法的情況。一類是阻撓執法;第二類是拒絕執法的行為,田為勇說,比如,企業一看督察組來了,就把門關起來了,怎么叫也不開;再有比較嚴重的,就是暴力抗法。
田為勇表示,對這幾類干擾執法,在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比如說拒絕執法,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可以進行罰款;對于阻撓執法,可以實施5-10天的行政拘留,治安管理法有專門的明確規定。“暴力抗法的性質就更嚴重了,就要判刑了,可以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田為勇表示,這些量刑的標準出來以后,將來就要實行,適用哪一種就按哪一種執行。
相關新聞
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7省市已問責近三千人
據新華社電 環保部19日晚間公布,截至5月18日,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均完成第二階段下沉督察任務。7省市已問責2976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4月24日至4月28日陸續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實施督察進駐。
截至5月18日,7個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29429件,經梳理合并重復舉報,累計向被督察地區交辦轉辦19182件。
各被督察地區已完成查處11245件,其中立案處罰4388家,處罰金額19634.7萬余元;立案偵查231件,拘留273人;約談4494人,問責2976人。7省市中,湖南省問責人數最多,達到997人。其余6省市依次為遼寧省問責695人;山西省問責445人;福建省問責367人;安徽省問責223人;貴州省問責168人;天津市問責81人。
通過邊督邊改,各省市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根據安排,目前各督察組正在開展第三階段督察,并繼續受理群眾的環境信訪舉報。
5月20日,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5月19日,23個督查組共檢查327家企業(單位),發現24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74.0%。
環保部在通報中表示,自環保部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以來,已發生多起拒絕督查組檢查的事件,各地相關部門已進行調查處理。近期,從各督查組反饋情況看,又出現7起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其中邯鄲市3起,衡水市2起,石家莊市1起,焦作市1起。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現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說明環保部門在環境執法上的威懾力仍不夠,需要加強環保警察等執法隊伍的建設。
74%的受檢企業有環境問題
記者注意到,24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74.0%。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污”問題企業79家,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31家,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23家,涉嫌在線監測弄虛作假的1家,存在VOCs治理問題的32家,防揚塵措施不完善的27家,存在其他問題的49家。
今年4月,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強化督查被認為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5月2日以來,環保部已先后發布了12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督查結果顯示,存在環境問題企業占督查組檢查企業的比例較高,比例均在60%以上。
據環保部介紹,5月1日至15日期間,23個督查組共檢查4328家企業(單位),發現3016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9.7%。
馬軍認為,這些企業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是,之前環保執法力度很少能夠達到強化督查的力度,所以此前發現的問題沒有如此多,這次強化督查更加真實地反映了現在的環境問題。
馬軍稱,之所以存在這么多環境問題,主要是長期以來在對企業的監管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監管、執法不嚴格,存在地方的保護問題,甚至出現對環境執法進行干預的現象,這次督查最主要的就是要破除干預。
同時,環保部強化督查行動主要對7個方面進行督查,包括相關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情況,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記者注意到,在督查組發現的問題中,以“散亂污”問題為主。
“散亂污數量比較多,之前很多都是在環保手續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環保部門對他們的情況掌握得不是很到位,后續監管難度大。下一步應加大公眾參與度。”馬軍說。
又現7起拒檢、阻礙執法事件
近年來,隨著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阻擾環保執法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但是,環保執法部門的這種尷尬并沒有完全化解。
近期,從環保部各督查組反饋情況看,又出現7起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其中僅邯鄲市一地就占了3起。
包括:5月13日,第三督查組發現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恒際木業廠房上方有揚塵,在依法進行檢查時,該廠大門緊閉,院內工作人員聽到敲門后迅速躲避,拒絕開門接受檢查。第二十七督查組對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凱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時,工作人員拒絕開門接受檢查。5月18日,第十督查組在邯鄲市冀南新區對臺城鄉東城基村昌盛塑料包裝廠檢查時,企業員工看到執法人員后,拒不開門接受檢查,鄉政府和當地環保部門人員到場后,企業仍然拒不開門接受檢查等。
對此,環保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要發生一起、嚴厲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馬軍介紹,出現暴力抗法等問題反映了環保威懾力仍不夠,遭遇到這些問題時缺乏強力執法的手段,需要加強環保警察隊伍建設。同時,現在執法重心更多轉向小散亂污企業,一旦被檢查發現問題就可能會面臨關閉,有些企業可能就會鋌而走險。
為期一年的京津冀環保大督察仍在進行中。為了此次督察,環保部從全國環保系統中抽調了5600名環保執法“精銳”,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展開25輪次督察。但是,自4月初大督察開展以來,已發生多起拒絕督察組檢查的事件。20日晚,環保部根據各督察組反饋情況,通報7起新近出現的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
環保大督察中屢現阻撓執法
據介紹,此次7起阻礙執法事件中,邯鄲市3起,衡水市2起,石家莊市1起,焦作市1起。和此前發生在山東濟南的企業強行扣留執法人員的情況不同,這7起事件中,被檢查企業均采取了“拒不開門”的方式,拒絕檢查。
5月13日,第三督察組發現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恒際木業廠房上方有揚塵,在依法進行檢查時,該廠大門緊閉,院內工作人員聽到敲門后迅速躲避,拒絕開門接受檢查。5月13日,第二十七督察組對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凱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時,工作人員拒絕開門接受檢查。
5月15日,第十督察組對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河北雙標緊固件制造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該公司正在生產,但拒絕檢查;當日,督察組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對雙陵村建設路44號某加工廠檢查時,該廠正在生產,拒絕執法人員現場檢查。
5月16日,第八督察組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對河北恒達新型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檢查時,執法人員依法出示執法證后,該公司仍然拒絕開門接受檢查。
5月18日,第十督察組在邯鄲市冀南新區對臺城鄉東城基村昌盛塑料包裝廠檢查時,企業員工看到執法人員后,拒不開門接受檢查,鄉政府和當地環保部門人員到場后,企業仍然拒不開門接受檢查。5月18日,第八督察組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抽查河東辦事處程莊組小加工企業時,該工廠正在生產,執法人員敲了20多分鐘門,該廠也沒有人開門,拒絕檢查。
暴力抗法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于各地發生拒絕檢查、阻礙執法事件,環保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要發生一起、嚴厲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環保部環監局局長田為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此次大督察當中,發生了幾類干擾執法的情況。一類是阻撓執法;第二類是拒絕執法的行為,田為勇說,比如,企業一看督察組來了,就把門關起來了,怎么叫也不開;再有比較嚴重的,就是暴力抗法。
田為勇表示,對這幾類干擾執法,在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比如說拒絕執法,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可以進行罰款;對于阻撓執法,可以實施5-10天的行政拘留,治安管理法有專門的明確規定。“暴力抗法的性質就更嚴重了,就要判刑了,可以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田為勇表示,這些量刑的標準出來以后,將來就要實行,適用哪一種就按哪一種執行。
相關新聞
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7省市已問責近三千人
據新華社電 環保部19日晚間公布,截至5月18日,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均完成第二階段下沉督察任務。7省市已問責2976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4月24日至4月28日陸續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實施督察進駐。
截至5月18日,7個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29429件,經梳理合并重復舉報,累計向被督察地區交辦轉辦19182件。
各被督察地區已完成查處11245件,其中立案處罰4388家,處罰金額19634.7萬余元;立案偵查231件,拘留273人;約談4494人,問責2976人。7省市中,湖南省問責人數最多,達到997人。其余6省市依次為遼寧省問責695人;山西省問責445人;福建省問責367人;安徽省問責223人;貴州省問責168人;天津市問責81人。
通過邊督邊改,各省市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根據安排,目前各督察組正在開展第三階段督察,并繼續受理群眾的環境信訪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