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檢修中心的技術員張益祥,在濟三電力公司幾乎人人豎大拇指:這小伙,行!近日,在該公司開展的第二屆“十佳青年”海選中,他以三類選票均遙遙領先的絕對優勢榮獲十佳之首。
高技能 巧妙解難題
作為一線技術人員,現場出現問題,運行工和檢修工第一反應就是“找張工”,或“有張工在,怕啥?”,大家有這種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建立的,正是他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和難題后,樹立起來的形象。
在一號機組大修臨近結束時,出現了機組最重要的調速系統AST、OPC油壓難以建立的故障,直接影響機組啟動,大修單位和維修公司技術專家經過兩天一夜的檢查檢修,仍然無法解決問題。這期間,張益祥一直盯靠在現場,分析系統及結構,他大膽創新地提出了一套不一樣的檢修方案,請示公司領導后開始實施,僅用了一天一夜,就消除了所有的故障,保證了機組順利啟動。正因此事,職工親切地夸贊“張工,厲害呀,比專家還專家”。
對于現場工作,張益祥總是沖在一線,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喜歡親手動手體驗工作難易程度和解決問題后的那種成就感”,因此,現場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身患感冒參與搶修已經是“毛毛雨”了,最長一次大修期間,他連續工作51天沒有休息,其中包括5天4夜在廠里加班。
消隱患 晝夜斗嚴寒
去年冬天,零下10多度的嚴寒天氣,現場出現隱患,除氧器管道泄漏無法隔離,機組面臨臨時停運的風險!
“面對困難,管理人員要積極沖在最前面”,是張益祥信奉的座右銘,這次隱患處理再次印證了這句話:白天八小時,他和伙伴們嘗試了常規消缺的種種辦法,未告成功,這激發了他不服輸的斗志。晚飯后,他又來到消缺現場,反復觀察后,他提出了預先點焊擋板擋住漏出的高壓水汽,然后在起外圍增加焊接盒子的方案,大家經過討論,認為該方案可行,就連夜干起來。由于點焊的擋板無法完全擋住水汽,導致外側盒子無法施焊,他就找來膠皮、棉紗,冒著一百多度的水汽,用撬棍摁在擋板縫隙處,由于溫度過高,不得不戴兩副手套,外側一副隨時用涼水浸泡后來回替換使用,以減少疼痛,焊工開始施焊,慢慢地終于焊接上盒子!成功啦!張益祥同檢修同事們一起,從早8點開始,一直干到當天凌晨,連續奮戰16小時,消除了泄漏,避免了一次停機事故,為電廠減少損失近10萬元。零下10多度的嚴寒天氣、連續奮戰16小時、汗水夾雜水汽濕透了全身……
微課堂 現場巧培訓
一個人強不算強,團隊強才是真的強。作為一名現場技術員,培訓也是張益祥日常一項重要工作,他利用現場檢修的間隙開展“微培訓”,三五成群的員工,經常是沒有課桌,沒有講臺,而是在轟鳴的設備旁聽課,被同事形象地稱為“微課堂”。
張益祥注重口語化描述理論知識,創新總結了“螺栓放眼前,紋路哪邊高就是哪旋”、“右旋泵自由端是正絲”、“鎖緊螺母看泵,泵向哪轉,就向哪卸”等檢修規則,相比起枯燥的理論培訓,更加易于讓職工接受。有付出就有收獲。張益祥所培訓的班組,在2008年和2010年兩屆電鋁公司“汽機檢修工”技術比武中獲得理論和實踐前三名的好成績,為公司爭得了榮譽。他本人也獲得了集團公司優秀兼職培訓教師的稱號。(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