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10月28日以中國輸美鋁型材售價低于合理價格為由,初步決定對中國輸美的鋁型材征收59.31%的反傾銷稅。分析師指出,在當前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出口企業應加快產業升級,以應對將來更加復雜的環境。
鋁型材產品訴訟是中美貿易爭端之中較引人注目的一個案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型材出口國,2009年鋁型材的出口量至少是2001年約6萬噸出口量的10倍。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2009年自中國進口的鋁型材猛增至5.136億美元,2008年為3.068億美元。
今年3月底,北美最大的工會組織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和行業協會鋁型材公平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進口的鋁型材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不僅是鋁型材,包括鋼材、銅制品等都成為國外貿易保護的品種。
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極大地催化了貿易保護主義情緒的釋放。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7月,美國已裁決正在實施的對華貿易救濟措施已經多達104起,涉及產品超過80種。歐盟對華已裁決正在執行的貿易救濟措施產品多達59種。2010年上半年,美國一共發起四項貿易救濟措施,全部針對中國產品;僅2010年上半年,歐盟對華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就有7起,已經與2009年全年7起持平。
歐美日等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過于溫和,國內經濟矛盾凸顯,再加上國內政治壓力,這都使得他們急于進一步將國內矛盾轉嫁國外。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將大量賭注壓在了制造業復蘇及出口促進戰略上,希望通過提升本土制造業的競爭力,擴大出口,帶動經濟和就業復蘇。奧巴馬提出在5年內將美國出口額翻一番的目標,以及通過增加出口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
然而,美國數據顯示,美國出口并不理想。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政府提出了強化貿易救濟措施一攬子建議。能否在中期選舉決戰打響前,在選民最關心的經濟和就業問題上有所建樹,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選情。
針對貿易保護的升溫,國內出口企業除了據理力爭,堅決應對外。還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過分依賴廉價資源和勞動力的出口優勢逐漸消失,貿易結構不合理問題日益突出。
出口行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來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速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重視質量、效益和結構優化的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