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偉
今年4月28日8時18分,隨著中鋁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與貴州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秦如培共同觸發啟動球,遵義鋁業股份有限公司400千安電解系列環保節能技改二期項目通電投產。6月26日,該系列最后一臺電解槽焙燒啟動,標志遵義鋁業建成年產42萬噸電解鋁產能,從此跨入大型電解鋁企業門檻,遵鋁人多年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按照中鋁公司與貴州省政府簽訂的《關于中鋁在黔企業合作發展協議》,遵義鋁業400千安系列環保技能技改二期項目是中鋁公司和貴州省貫徹落實黨中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實體經濟的實際行動,是中鋁公司加快在黔企業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和轉型升級的有力舉措,也是貴州省政府“千企改造”的重點項目。項目投運后,遵義鋁業200千安、400千安兩個電解系列年滿產可達42萬噸,產值近60億元。該項目的實施填補了遵義鋁業發展的短板,也使中鋁在遵義企業的產業鏈更加完整,技術更加先進,競爭更具實力,不僅助推中鋁在遵產業基地跨上百億級,而且將成為遵義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將有力促進貴州省能源資源產業及鋁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但是,誰又會相信,如果把時間倒退到一年前,遵義鋁業還掙扎在被市場淘汰出局的“死亡”邊緣。這樣一個“將死”的企業,又是怎樣走出困境、扭虧為盈、重回正軌、實現持續發展的呢?
遵義鋁業有著三十年的歷史。1985年建設,1988年建成投產。2003年改造新建200千安電解系列,2008年建成350千安電解系列一半產能,形成年產24萬噸電解鋁規模。遵義鋁業原來盡管規模不大,但也有過連續十幾年盈利的輝煌。
然而,世事難料。與其說2008年南方地區那場雪凝災害傷過遵義鋁業的元氣,還不如說是2008年那場夢魘般的金融海嘯讓其受傷更為慘烈。現在看來,余波尚存,讓人思之膽怯。這場海嘯過后,市場情形巨變,電解鋁的價格就像過山車一路狂瀉而下,全體遵鋁人賴以生存的依靠——遵義鋁業,也告別了連年盈利的時代,步入連年虧損的格局,并且這一別,竟然整整8年。
在這8年中,由于市場陡轉,持續走高的電價交織持續下跌的鋁價,就像兩根無形的絞索,勒得遵義鋁業喘不過氣來,一年比一年難過,最終,遵義鋁業還是撐不住,倒下了。
遵鋁人永遠不會忘記2014年3月2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在供電車間,氣氛異常沉悶,就在員工小張沉重地拉下閘刀的那一瞬間,所有在場的員工都哭了。面對殘酷的市場和經營形勢,遵義鋁業200千安、350千安兩個電解系列被迫全面關停。如今,當再一次采訪小張時,從他哽咽的話語和滿含淚光的眼神中,似乎又讓我們回到了當年,回到了那個讓人無比心酸和揪心的時刻。
企業要關停。幾百名員工聚集在該公司辦公大樓前,群情激憤,呼號吶喊“我要企業”“我要工作”,久久不愿離去!那種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奈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是啊!一天損失超百萬元的“將死”企業,在市場經濟面前,有誰讓你虧,又有誰虧得起?在出血不止的情況下,遵義鋁業因資金鏈斷裂被迫全面停產,被無情的市場淘汰出局了。
為了緩解企業的壓力,中鋁公司給予了適宜的人員安置政策,遵義鋁業留下部分骨干員工護廠護產,有200余名符合條件的員工選擇了內退,但更多不符合內退條件的員工只好拿了點生活費自謀出路。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企業雖然沒有生產,但也沒有進入破產清算階段。遵義鋁業還有機會,遵鋁人一直堅信著。
但殘酷的現實就擺在面前,出路在何方?遵鋁人的希望在哪里?就這樣任其發展惡化還是奮起抗爭?遵義鋁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遵義鋁業的干部和員工沒有被困難嚇倒,更沒有選擇退縮,他們始終一直咬牙堅持著。因為他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到底,遵義鋁業終于迎來了轉機。
面對各種窘境,中鋁公司領導們沒有輕言放棄,貴州省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沒有輕言放棄,遵義鋁業的干部員工更沒有輕言放棄。蒼天不負有心人,機會還是眷顧了有著堅定意志的遵鋁人。2014年6月,就在全面停產后的第3個月,經中鋁公司同意,在貴州省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無償支援下,遵義鋁業又開啟200千安系列生產,維持了11萬噸產能,實施彈性生產,讓部分員工又回到了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