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頭鋁業有限公司了解到,作為國內最大的合金鋁生產基地,包鋁多年來在發展低碳經濟模式方面積極探索,研發的鋁電解合金化技術有效地實現了節能減排,在該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包頭鋁業多年來研發的鋁電解合金化技術,包括電解法生產鋁基合金、鋁電解槽直接生產高級鋁和電解原鋁液直接熔鑄鋁合金材料及鋁合金坯料等技術。該技術有效縮短了鋁合金化流程,并可降低二次重熔對鋁產生2%-3%的燒損,每噸鋁可節省重熔的二次用電量600 800千瓦時,同時還可減少重熔形成的二次環境污染,為鋁工業的節能減排起到示范作用,并產生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據介紹,這一技術不僅可以改善啟動性能,減少對電網的沖擊,增加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有效延長風機電機壽命,同時節能效果非常明顯,通過對測試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變頻啟動運行,每臺引風機每年可節約用電量28萬千瓦時。這一技術推廣應用后,公司每年節約費用在百萬元以上。
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十大鋁冶煉企業之一,同時是中國最大的鋁合金生產基地。前身是包頭鋁廠,始建于1958年,1998年底由工廠制改為公司制,2001年6月發起設立包鋁股份公司,2003年6月以資產劃轉的形式納入中國鋁業公司。包頭鋁業集團,前身包頭鋁廠。一期建設工程于1958年6月開始籌備,9月8日正式開工。該工程采用前蘇聯成熟適用的60KA自焙槽技術,全系列共172臺電解槽,原設計能力為年產普通鋁錠2.5萬噸,陽極糊3萬噸。經過全體建設者的艱苦拼搏,1959年11月主體工程電解系統和供電整流系統基本建成,同年12月5日,南廠房第一批44臺槽正式通電焙燒,到1960年5月6日全部電解槽共分四批啟動完成。陽極糊系統于1960年9月基本建成,同年11月部分投產,1963年7月全部投產。1960年到1961年完成了基建收尾工程,1962年到1965年進行了大規模基建填平補齊和改造,到1965年底基本形成設計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