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政府宣布抑制關鍵稀有金屬的出口政策后,因國內礦產需求強勁,今后五年中國將投資300億元(合計:45億美元)擴大礦產勘探與開采。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表示,國土資源部正醞釀在全國21個省份開展大規模地質找礦行動,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300億元,確保“十二五”期間新增一批鐵礦等國內緊缺礦種儲量,形成數十個大型資源勘查開發基地。
目前,隨著經濟增速加快,銅與鐵礦石進口激增。尤其是鐵礦石進口的增加使得中國在與印度的貿易中占據不利地位。中國印度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國。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民7日表示,近年中國礦產資源需求增加迫使鐵礦石價格上漲。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 我國將開展“全國地質找礦行動計劃”,有效降低對幾大重要礦種的對外依存度。
歷時12年的國土資源大調查顯示,我國未來的找礦前景非常樂觀。我國鉀鹽預測資源量至少是已查明資源儲量的2倍至3倍,僅在北方老鋼鐵基地,有望新增鐵礦資源量50億噸,另外我國將形成一批千萬噸級銅礦基地,銅礦石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局面有望改觀。
汪民:突出鈾、鐵、銅、鋁、金、鉛鋅和鉀鹽等國家急缺大宗礦產,在全國19個重要成礦區帶,選擇了45個重點勘查區,力爭實現地質找礦的快速突破,全面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對于十二五期間我國一些重要礦種對外依存度的變化,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論部主任陳仁義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陳仁義:銅礦基本上應該就是說十二五期間控制在75%以內這樣一個對外依存程度,鐵礦我們國家全國可以控制到50%以內,鉀鹽應該是能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