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我國蘊藏最豐富和利用極廣的化石能源,其直接燃燒產生的SO 是污染空氣和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之一.石灰石資源豐富,廉價易得,已成為控制燃煤SO 排放的主要鈣基材料,但受材料成分和內部結構的限制,大部分脫硫劑都存在氣窒息和高溫燒結等現象,從而使其最佳脫硫溫度和鈣利用率偏低.采用加入化學添加劑或催化劑的方法雖能改善脫硫劑的溫度特性,提高利用率 ,但使脫硫劑成本大大提高,從而限制了燃燒脫硫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究廉價復合脫硫劑的硫化反應機理與反應動力學特性,提高鈣基材料的最佳脫硫溫度和利用率,探尋實用的脫硫劑材料,是能源利用與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赤泥是由鋁土礦制造氧化鋁過程中產出的工業廢渣,含有豐富的CaO.早期的研究口 表明,赤泥同石灰石一樣,具有一定的脫硫性能.
我國的赤泥資源比較豐富,但目前這些赤泥多被堆放,如果作為固硫劑使用,可以使兩種對環境十分有害的廢棄物得以中和,特別是含堿赤泥,原有的堿性及水硬性得以減弱或消除,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本實驗對赤泥的脫硫性能及其動力學參數進行研究,并與石灰石的脫硫性能進行比較;同時采用壓汞儀和SEM,比較赤泥和石灰石結構的差異以及脫硫劑結構對脫硫性能的影響,探討其固硫機理,以便對赤泥進行改性,為其代替石灰石用作燃煤固硫劑提供理論依據.
我國的赤泥資源比較豐富,但目前這些赤泥多被堆放,如果作為固硫劑使用,可以使兩種對環境十分有害的廢棄物得以中和,特別是含堿赤泥,原有的堿性及水硬性得以減弱或消除,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本實驗對赤泥的脫硫性能及其動力學參數進行研究,并與石灰石的脫硫性能進行比較;同時采用壓汞儀和SEM,比較赤泥和石灰石結構的差異以及脫硫劑結構對脫硫性能的影響,探討其固硫機理,以便對赤泥進行改性,為其代替石灰石用作燃煤固硫劑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