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在生產過程中要減少氧化鋁消耗,那么就必須注意下面的技巧方法:
1、控制好氧化鋁粒度不應過細,最好是砂狀氧化鋁,下料時陽極上封料要減少飛揚,加工時應關好窗戶;
2、換陽極時舊極上的料要扒凈,殘極上的氧化鋁要清理干凈;
3、控制好沉淀,防止沉淀過多和沉淀變硬;
一、氧化鋁產量 (單位:t)
氧化鋁產量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氧化鋁產量是指氫氧化鋁經過焙燒后得到的氧化鋁,也稱作冶金級氧化鋁或焙燒氧化鋁,是電解鋁生產的原料;廣義的氧化鋁產量是指冶金級氧化鋁、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合量及其他產品折氧化鋁的合計,習慣上稱作成品氧化鋁總量,多用于計算生產能力,下達產量計劃和檢查計劃完成情況。
反映氧化鋁產品產量的指標根據不同的統計方法可有:冶金級氧化鋁量、商品氫氧化鋁折合量、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以及計算生產水平的實際產量。
1、冶金級氧化鋁量
冶金級氧化鋁量是指氫氧化鋁經過焙燒后得到的氧化鋁,是電解鋁生產的原料。
2、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合量
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是指作為商品出售的氫氧化鋁(不包括用于焙燒成氧化鋁的氫氧化鋁)。當計算成品氧化鋁總量時,需要將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算成冶金級氧化鋁,采用實際過磅數,以干基計算,折合系數是0.647。其水分應以包裝地點取樣分析數為準。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氧化鋁計算公式為:
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氧化鋁(t)=商品氫氧化鋁量(干基)×0.647
3、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
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是指除商品普通氫氧化鋁以外的分解料漿及商品精液等產品折冶金級氧化鋁量。
(1)分解料漿是指從氧化鋁生產流程的分解槽中取出部分做為商品出售的分解料漿量,其折算為冶金級氧化鋁的計算公式為:
分解漿液折氧化鋁(t)=分解料漿體積(m3)×分解料漿固含(kg/m3)×0.647/1000+分解料漿液相氧化鋁含量(t)
(2)商品精液是指從氧化鋁生產流程的精液中取出部分做為商品出售的精液量,其折算為冶金級氧化鋁的計算公式為:
精液折氧化鋁(t)=商品精液體積(m3)×精液中氧化鋁濃度(kg/m3)×0.9/1000 式中:0.9為精液折氧化鋁回收率。
4、計算氧化鋁生產水平的實際產量
由于氧化鋁生產周期長,期末、期初在產品、半成品量波動大,為了準確反映實際生產水平,生產上通常采用實際產量這一概念,核算實際生產消耗等指標。
實產氧化鋁量(t)=冶金級氧化鋁量(t)+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合量(t)+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t)±分解槽氫氧化鋁固、液相含量增減折冶金級氧化鋁量±氫氧化鋁倉增減量折冶金級氧化鋁量(t)
式中:“+” 為增加,“-” 為減少。
5、氫氧化鋁產量
氫氧化鋁產量,它是反映報告期氧化鋁生產實際水平的一項重要產量指標。
①氫氧化鋁產量(t)=精液流量(m3)×精液氧化鋁濃度(kg/m3)×分解率/0.647/1000 ②氫氧化鋁月度產量(t)=冶金級氧化鋁產量/0.647+商品氫氧化鋁包裝干量+其他產品折合氧化鋁/0.647±氫氧化鋁倉存差額計算說明:
(1)0.647是氫氧化鋁折算為氧化鋁的常數; (2)所有產品均以干基計算;
(3)分解槽內固體含量增減量一般不計算為氫氧化鋁產量。 式①通常用于計算日、周、旬產量,式②用于計算月產量。 二、氧化鋁總回收率 (單位:%)
氧化鋁總回收率是指產出氧化鋁中含氧化鋁量占消耗物料(鋁礦石、石灰石等)中含氧化鋁量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氧化鋁總回收率=產出氧化鋁量/投入氧化鋁量×100% 計算說明:
(1)報告期氧化鋁產出量=焙燒氧化鋁量×(1-雜質含量)+外銷氫氧化鋁(t)×0.647±分解槽氫氧化鋁固、液相氧化鋁含量增減×0.647±氫氧化鋁倉庫增減量(t)×[1-水分(%)]×0.647。
(2)報告期投入氧化鋁=耗用鋁礦石量(t)×礦石中氧化鋁百分含量×[1-水分(%)]+耗石灰量(t)×石灰中氧化鋁百分含量±流程中氧化鋁增減量(t)。
式中:投入與產出物料均為干基計算。 三、氧化鋁堿耗 (單位:kg/t)
氧化鋁堿耗是指生產1t氧化鋁所消耗的NaOH(100%),其計算公式為: 氧化鋁堿耗=報告期消耗NaOH量(kg)/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t)
計算說明:
(1)報告期消耗NaOH量(kg)=報告期加入液堿折100%NaOH的量(kg)±流程中氧化鈉增減量(kg)×1.29。
(2)液堿折為100%NaOH計算。 (3)氧化鈉折NaOH系數為1.29。
(4)流程中氧化鈉期末比期初增加,則計算時為“—”:期末比期初減少,則計算時為“+”。
堿耗由化損、附損、AH損、其他損(跑、冒、滴、漏)等幾部分組成。
化損=報告期外排赤泥量×外排赤泥含Na2O×1.29/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 附損=(報告期外排赤泥量×外排赤泥液固比×附液全堿NT×1.29-回水含全堿量)/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
AH損=報告期氫氧化鋁產量×氫氧化鋁含Na2O×1.29/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 其他損=總堿耗-化損-附損-AH損 式中:AH是氫氧化鋁【AL(OH)3】的簡寫。
四、氧化鋁工藝能耗 (單位:kgbm/t)
氧化鋁工藝能耗是指生產1t氧化鋁所直接消耗的各項能源,包括:電、煤、蒸汽、焦炭、煤氣、新水等消耗。
計算工藝能耗時,只計算企業消耗的一次能源量,企業消耗的二次能源,折算到一次能源。其能源消耗量可用千克標煤或噸標煤表示,以各項能源消耗乘以折算標準煤的系數計算。
其計算公式為:
氧化鋁工藝能耗=(∑煤、焦、汽、電、煤氣、新水等工藝能耗×單位發熱值折標煤)/實產氧化鋁量式中:某種能源的工藝能耗=(基本生產用量+應攤管、線損失量)/實產氧化鋁產量。 標煤的發熱值為:29307.6kJ /kg 折算標準煤的系數=某種能源的單位發熱值/29307.6 電熱折算:3600kJ/kwh 其它能耗發熱值應以化驗室實際測定數據為準(參考值蒸汽:2900 kJ/kg ,焦化煤氣:17000~18000kJ/m3,煤炭:26000~28000kJ/kg)。
五、氧化鋁綜合能耗 (單位:kgbm/t)
氧化鋁綜合能耗是生產1t氧化鋁所綜合消耗的各項能源,包括:電、煤、蒸汽、焦炭、煤氣、新水等消耗
一、氧化鋁產量 (單位:t)
氧化鋁產量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氧化鋁產量是指氫氧化鋁經過焙燒后得到的氧化鋁,也稱作冶金級氧化鋁或焙燒氧化鋁,是電解鋁生產的原料;廣義的氧化鋁產量是指冶金級氧化鋁、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合量及其他產品折氧化鋁的合計,習慣上稱作成品氧化鋁總量,多用于計算生產能力,下達產量計劃和檢查計劃完成情況。
反映氧化鋁產品產量的指標根據不同的統計方法可有:冶金級氧化鋁量、商品氫氧化鋁折合量、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以及計算生產水平的實際產量。
1、冶金級氧化鋁量
冶金級氧化鋁量是指氫氧化鋁經過焙燒后得到的氧化鋁,是電解鋁生產的原料。
2、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合量
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是指作為商品出售的氫氧化鋁(不包括用于焙燒成氧化鋁的氫氧化鋁)。當計算成品氧化鋁總量時,需要將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算成冶金級氧化鋁,采用實際過磅數,以干基計算,折合系數是0.647。其水分應以包裝地點取樣分析數為準。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氧化鋁計算公式為:
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氧化鋁(t)=商品氫氧化鋁量(干基)×0.647
3、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
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是指除商品普通氫氧化鋁以外的分解料漿及商品精液等產品折冶金級氧化鋁量。
(1)分解料漿是指從氧化鋁生產流程的分解槽中取出部分做為商品出售的分解料漿量,其折算為冶金級氧化鋁的計算公式為:
分解漿液折氧化鋁(t)=分解料漿體積(m3)×分解料漿固含(kg/m3)×0.647/1000+分解料漿液相氧化鋁含量(t)
(2)商品精液是指從氧化鋁生產流程的精液中取出部分做為商品出售的精液量,其折算為冶金級氧化鋁的計算公式為:
精液折氧化鋁(t)=商品精液體積(m3)×精液中氧化鋁濃度(kg/m3)×0.9/1000 式中:0.9為精液折氧化鋁回收率。
4、計算氧化鋁生產水平的實際產量
由于氧化鋁生產周期長,期末、期初在產品、半成品量波動大,為了準確反映實際生產水平,生產上通常采用實際產量這一概念,核算實際生產消耗等指標。
實產氧化鋁量(t)=冶金級氧化鋁量(t)+商品普通氫氧化鋁折合量(t)+其它產品折氧化鋁量(t)±分解槽氫氧化鋁固、液相含量增減折冶金級氧化鋁量±氫氧化鋁倉增減量折冶金級氧化鋁量(t)
式中:“+” 為增加,“-” 為減少。
5、氫氧化鋁產量
氫氧化鋁產量,它是反映報告期氧化鋁生產實際水平的一項重要產量指標。
①氫氧化鋁產量(t)=精液流量(m3)×精液氧化鋁濃度(kg/m3)×分解率/0.647/1000 ②氫氧化鋁月度產量(t)=冶金級氧化鋁產量/0.647+商品氫氧化鋁包裝干量+其他產品折合氧化鋁/0.647±氫氧化鋁倉存差額計算說明:
(1)0.647是氫氧化鋁折算為氧化鋁的常數; (2)所有產品均以干基計算;
(3)分解槽內固體含量增減量一般不計算為氫氧化鋁產量。 式①通常用于計算日、周、旬產量,式②用于計算月產量。 二、氧化鋁總回收率 (單位:%)
氧化鋁總回收率是指產出氧化鋁中含氧化鋁量占消耗物料(鋁礦石、石灰石等)中含氧化鋁量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氧化鋁總回收率=產出氧化鋁量/投入氧化鋁量×100% 計算說明:
(1)報告期氧化鋁產出量=焙燒氧化鋁量×(1-雜質含量)+外銷氫氧化鋁(t)×0.647±分解槽氫氧化鋁固、液相氧化鋁含量增減×0.647±氫氧化鋁倉庫增減量(t)×[1-水分(%)]×0.647。
(2)報告期投入氧化鋁=耗用鋁礦石量(t)×礦石中氧化鋁百分含量×[1-水分(%)]+耗石灰量(t)×石灰中氧化鋁百分含量±流程中氧化鋁增減量(t)。
式中:投入與產出物料均為干基計算。 三、氧化鋁堿耗 (單位:kg/t)
氧化鋁堿耗是指生產1t氧化鋁所消耗的NaOH(100%),其計算公式為: 氧化鋁堿耗=報告期消耗NaOH量(kg)/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t)
計算說明:
(1)報告期消耗NaOH量(kg)=報告期加入液堿折100%NaOH的量(kg)±流程中氧化鈉增減量(kg)×1.29。
(2)液堿折為100%NaOH計算。 (3)氧化鈉折NaOH系數為1.29。
(4)流程中氧化鈉期末比期初增加,則計算時為“—”:期末比期初減少,則計算時為“+”。
堿耗由化損、附損、AH損、其他損(跑、冒、滴、漏)等幾部分組成。
化損=報告期外排赤泥量×外排赤泥含Na2O×1.29/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 附損=(報告期外排赤泥量×外排赤泥液固比×附液全堿NT×1.29-回水含全堿量)/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
AH損=報告期氫氧化鋁產量×氫氧化鋁含Na2O×1.29/報告期實產氧化鋁量 其他損=總堿耗-化損-附損-AH損 式中:AH是氫氧化鋁【AL(OH)3】的簡寫。
四、氧化鋁工藝能耗 (單位:kgbm/t)
氧化鋁工藝能耗是指生產1t氧化鋁所直接消耗的各項能源,包括:電、煤、蒸汽、焦炭、煤氣、新水等消耗。
計算工藝能耗時,只計算企業消耗的一次能源量,企業消耗的二次能源,折算到一次能源。其能源消耗量可用千克標煤或噸標煤表示,以各項能源消耗乘以折算標準煤的系數計算。
其計算公式為:
氧化鋁工藝能耗=(∑煤、焦、汽、電、煤氣、新水等工藝能耗×單位發熱值折標煤)/實產氧化鋁量式中:某種能源的工藝能耗=(基本生產用量+應攤管、線損失量)/實產氧化鋁產量。 標煤的發熱值為:29307.6kJ /kg 折算標準煤的系數=某種能源的單位發熱值/29307.6 電熱折算:3600kJ/kwh 其它能耗發熱值應以化驗室實際測定數據為準(參考值蒸汽:2900 kJ/kg ,焦化煤氣:17000~18000kJ/m3,煤炭:26000~28000kJ/kg)。
五、氧化鋁綜合能耗 (單位:kgbm/t)
氧化鋁綜合能耗是生產1t氧化鋁所綜合消耗的各項能源,包括:電、煤、蒸汽、焦炭、煤氣、新水等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