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是生產氧化鋁的一種主要工業方法。其生產流程主要是在壓煮器中用苛性堿浸出鋁土礦而制得鋁酸鈉溶液,稀釋后,在有氫氧化鋁晶種(或稱種子)存在下通過攪拌使鋁酸鈉分離得到氫氧化鋁,再經焙燒而得產品氧化鋁。晶種分解后的母液經蒸發后重新返回去浸出鋁土礦。
拜耳法適宜于處理優質的低硅鋁土礦。礦石中主要雜質為氧化硅,氧化鈦、氧化鐵、碳酸鹽,其中氧化硅最為有害,有機物、硫化物對拜耳法過程也常有很大影響。
所謂的拜耳法是因為是它是K.J.拜耳在1889-1892年提出而得名的,一百年來它已經有了許多改進,但仍然習慣地沿用著拜耳法這外名字。
拜耳法用在處理低硅鋁土礦,特別是用在處理三水鋁石型鋁土礦時,流程簡單,作業方便,產品質量高,其經濟效果遠非其它方法所能比美,目前全世界生產的氧化鋁和氫氧化鋁,有90%以上是用拜耳法生產的。
拜耳法包括兩個主要的過程,也就拜耳提出的兩項專利,一項是他發現氧化鈉與氧化鋁摩爾比為1.8的鋁酸鈉溶液在常溫下,只要添加氫氧化鋁作為晶種,不斷攪拌,溶液中的氧化鋁便可以呈氫氧化鋁徐徐析出,直到其中氧化鈉與氧化鋁的摩爾比提高至6,已經析出了大部分氫氧化鋁溶液,在加熱時,又可以溶出鋁土礦中的氧化鋁水和物,這也就是利用種分母液溶出鋁土礦的過程,交替使用這兩個過程就能夠一批批地處理鋁土礦,從中得出純的氫氧化鋁產品,構成所謂的拜耳法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