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擠壓模具修模方法不當造成的
擠壓模具出現腔室流速不均或快慢,特別是邊角供鋁不足,擠壓模具維修師傅對進料腔進行形狀改變,出料慢的腔加大,而對出料快的又焊小。這會使得1:模距改變 2:鎖緊閉合面積比變化 3:模面不平。這些造成出帽原因上幾章有解釋,不重復敘述了!------對一些形狀不對稱,懸臂長的型材模具設計時要注意進料腔形狀的設計,大的改變盡可能使用腔室內的各種調整方法,盡量避免進料腔不規則的太大!
2、擠壓模具模面加工打磨不到位,不光滑,或者不平面傾斜了。
模面打磨不到位,有時因毛坯材料長度定的太“扣門”,或者上下模配合齒口車深了,在后續完工打磨階段打磨余量高度尺寸不夠!一般就會選擇少打磨來保證擠壓模具的高度尺寸,使模面不平(一般是中間凹),也使整個模面不光滑,其后果是模面容易粘鋁,且做不干凈,鋁材生產時雖不直接導致出帽,但增加了出大帽的不利因素。
3、擠壓模具強度不夠或材質退火了
H13擠壓用模具鋼鋼淬火后的模具硬度應該控制在46---52之間為最佳,為防裂崩模具,大模取值偏下限46---48,小模為48---52之間,盡量不超52度。硬度偏低,則塑性大,擠壓受力后模面會凹凸不平,中間橋位踏陷。多次擠壓后也容易鋼材脫皮(表層應力塑性彈變皺紋),模面粗糙粘鋁。
擠壓模具退火原因一般都是長時間超過淬火溫度后退火,原因1:模具鋼淬火溫度過高(包括氮化溫度過高)---變回爛鐵了,重新淬火可救 2:擠壓時加溫時間過長。而第2種硬度會明顯下降但不至于鋼變回鐵,使硬度達不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