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鋁行業是一個高耗能行業,氧化鋁配料系統配制質量的好壞和保障供應是直接影響氧化鋁生產產量,消耗,生產成本等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的核心環節。在生產中不斷創新管理是設備管理的靈魂。
劉培 左玉剛
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氧化鋁廠
一、前言
中鋁股份河南公司是一座擁有從礦山到冶煉的大型鋁聯合企業。其主要產品氧化鋁采用混聯法生產(拜耳法和燒結法聯合生產的一種型式),近年來又相繼投入了管道化溶出工藝裝置等設施,使其氧化鋁目前的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147萬噸的水平。
氧化鋁配料系統是我廠混聯法生產氧化鋁的重要環節,它擔負著氧化鋁生產的原礦漿(拜爾法用料)、生料漿(燒結法用料)、管道化礦漿(管道化溶出用料)的三漿配制任務,“三漿”配制質量的好壞和保障供應是直接影響氧化鋁生產產量,消耗,生產成本等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的核心環節。
氧化鋁配料系統現有12臺球磨機,規格分別為 Ф3.2×5.4M 格子型1臺,Ф3.2×4.9M 格子型3臺 ,Ф3.0×3.6M 溢流型4臺 ,Ф2.2×13M 管磨機4臺 ,8臺沉沒式雙螺旋分級機,規格分別為2FC-20 4臺 2FC-24 4臺 ,4組WD550旋流器,22臺電子皮帶稱 各種規格攪拌槽48臺,料漿泵86臺,橋式起重機7臺,變配電室5座及其它堿輸送和分析儀器儀表設備等。
二、氧化鋁配料系統設備使用環境及特點
(1) 磨機廠房內噪音、震動、粉塵大、環境溫度高、堿蒸汽大。
(2) 物料硬度大(一水硬鋁石、莫氏硬度9)、礦漿堿濃度高、腐蝕性強、易結疤。
(3) 磨機廠房內檢修場地狹窄,給設備檢修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4) 由于氧化鋁產量逐年提高幅度較大及氧化鋁生產連續性強的特點,而配料系統受場地和空間位置的限制,投入和改造的工藝裝備不足,造成生產備用設備少,搶修任務繁重.。
(5) 由于物料硬度高,腐蝕性強,易結疤等特點,造成部分設備“堿脆”現象嚴重,運轉負荷加重,主要易損件壽命短。
(6) 新投入和改造的技術裝備自動化程度較高,技術復雜,還有待消化和吸收。
基于以上特點,給氧化鋁配料系統的設備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三、氧化鋁配料系統設備管理工作
(1) 建立健全設備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夯實設備的基礎管理。
針對配料系統設備特點,應重點加強設備的點巡檢工作,并對重要設備實行多級點巡檢。編制大型設備運行狀況日報和點檢潤滑標準,制定設備管理全員目標考核經濟責任制。為了使點檢制得到落實,應制定崗位操作工人,維修電鉗人員及專職點檢員分工負責區域包干責任制,制定專職點檢員業務管理制度,在主要大型設備上建立狀態檢測和視情維修管理制度等。
激勵機制方面主要設立對球磨機襯板壽命考核的襯板使用壽命獎,對球磨機和分級機及大型行星齒輪減速機等傳動系統運行考核的全月無事故獎和單臺設備運轉周期獎.對主要工種磨工、泵工、皮帶稱工、維修電工鉗工、儀表工,開展每季一次的操作能手和檢修能手獎,對廣大員工和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設立“小改小革”和設備技術改造獎。約束機制方面建立以設備事故三不放過為主要內容的設備事故管理規定,建立對崗位操作工,車間專職點檢員及各專業技術管理工程師的層層點檢監督制度。
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嚴格執行,有力地保證了設備管理制度的落實,保證了配料系統設備狀況的穩定和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
(2)樹立和確定設備維修重在維護保養的觀念。
設備維修,包括設備維修與管理,維護與修理,在成本費用上,維護費低于修理費,而且低的多得多。維護與修理,維護技術難度遠比修理簡易,容易做到又容易做好,因此應主要以加大責任心為主,技術為輔。
設備由于悉心操作精心維護可以減少修理,減少修理次數和修理費,延長修理周期,提高產出,增加效益。由于近年來科技的迅速發展和技術進步,現代設備工作零部件表面質量,裝配質量和強度剛性的提高,摩擦副減磨耐磨技術的應用,潤滑油品的改善提高,以及鑄緞技術提高使毛坯表面改善,加工余量減少,設備工作條件和環境的改善都延長了設備的耐磨壽命。實踐中有些設備由于維護保養好,使用多年還無需大修。如我廠1#球磨機規格φ3×3.6m的主軸承和其使用的的主行星齒輪減速機功率〈500Kw〉已使用4年多〈年使用率平均82%〉仍然精度性能良好,主軸承工作無明顯磨損和任何傷印痕跡,基本沒有進行修理,更不用說大修了,由此說明,通過精心維護可以節約修理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故在企業發展的新時期內,以效益為中心,轉換觀念,設備維修就要把重點放在設備維護保養上。要把設備維護保養的職責落實到操作者的頭上,與其生產責任制掛鉤,制度上改兩級保養(例行保養與一級保養)為三級保養,恢復實行例保、一保和二保。二保實際上是以維修工為主,在一保基礎上的更換零部件,易磨損件以及精度檢查和精度調整的小修理。
(3)充分認識設備修理重在改造的重要性。
完好設備與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臺數/考核設備總臺數×100%)是構成傳統設備技術管理的主要支柱。是評價設備技術狀況和考核整個設備集體技術狀況的主要標準和指標。所謂完好設備,定義為“在用設備性能良好,精度性能達到出廠設計標準,或能滿足生產工藝要求;零部件齊全無缺損,運轉正常,消耗正常,基本無泄漏”。
以此定義的完好設備,主要性能指標是以原有的出廠設計標準為標準,是賣方市場的反映,而實際生產中又以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為標準,使評定中存在兩種標準,兩者差別有時很大,引起歧義。零部件齊全,對于功能的萬能設備,在使用中功能不可能全用上,而且各種功能負荷也不均衡,一概要求齊全,不考慮生產實際應用,造成功能過剩和過剩維修。所以以此定義評定的完好設備,并以此統計報告的設備完好率伸縮性很大,含有水分是自然的。而以此派生的大修理標準也是“恢復設備原有精度,達到出廠標準”,是設備大修變成恢復修理,幾十年如一日,成了恢復古董的修理。
按此標準評定的完好設備和報告的設備完好率不能如實反映設備的技術狀況,也不能反映企業設備群體的狀況水平,更不能反映設備的先進水平和推動裝備技術進步,還掩蓋了技術狀況的劣化和落后,給人以假象,造成盲目樂觀。國有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不能不說與設備管理的這種技術指導有關。
原有的設備修理是消除磨損、消除隱患,恢復其原有的精度性能的手段,而現在的設備修理更應是消除原設計制造缺陷,更新技術,實現裝備技術進步的主要手段。新時期更換觀念,就要用“設備性能先進”高效率、低消耗來界定完好設備和大修標準,設備修理要把重點放在技術改造和改良修理上,而不是恢復修理。
大家知道,中鋁股份河南分工司是一座1958年建廠,1966年2月正式投產的老企業,當時的年設計氧化鋁產量是18萬噸,通過40多年的發展,現已達到年產147萬噸氧化鋁的生產水平。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廠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先進氧化鋁廠相比處于低劣狀況,還需加大投入設備力度。設備技術改造,只需購買同樣先進技術設備費用的30-50%,性能可達到新設備的95%,使用年限可達到新設備的80%,是花錢少、見效快的技術改造捷徑。
近幾年來,氧化鋁配料系統設備大修項目,就執行了“逢修必改”的方針,采取了以提高產量、質量和技術裝備水平的改造修理。日常維修中小改小革的改良維修,和介于兩者之間設備改善修理,三級改造修理,使得氧化鋁配料系統的技術裝備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部分技術裝備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了“裝備一流”的目標。以上這些成績足以說明了技術改造的重要性。
四、氧化鋁配料系統設備管理的幾點設想和思路
(1)設備管理的出路在改革,其指導思想上應該是:以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進行綜合管理,實施“三改一加強”即在管理上要改革,在技術上要改造,在資產上要改進,總體上要加強綜合管理;實行精細維護改造修理維修制度,通過盤活盤優設備資產,保證設備資產保值增值。
(2)建立兩個保證體系,即以精心操作細心維護為重點,生產班組為主體,運行穩定可靠,高產高效的生產保證體系;以三級點巡檢和狀態監測為依據,改良維護為重心,零事故、零缺陷、零故障為目標,設備性能穩定可靠、優質優產的質量保證體系。
(3)建立一個以設備管理研究,以設備與設備管理新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傳授為主的培訓機構,以提高設備管理和維修人員素質,盡快造就一批掌握高新技術的管理與維修拔尖人才。
(4)建立一個生產、質量、技術與設備交流溝通協調的信息網絡。
(5)公司需建立一個高新技術設計、制造、改造修理于一體的裝備技術改造實體,并最終獨立推向市場去發展。
(6)在設備管理操作中,制度訂的即要科學嚴密,又要可操作性強;技術要求,業務要求要精密,檢查考核監督要嚴細。
五、結束語
現代化的工業發展給設備管理維修工作提出了許多難題。面對挑戰,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設備管理人員主張要用一種新的思想和觀點來對設備管理維修工作加以重新研究,出路在于改革。許多國家的改革都以自己明確的理論為指導。例如英國提倡以設備綜合工程學(Terotechnology)為指導,美國以后勤學(Logistics)為指導。日本則吸收了兩者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全員生產維修(TPM)的觀點,來推動設備維修的改革。所以我們應該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基本國情,吸取上述一些理論的優點,創建出符合實際發展的設備管理模式,以使中鋁企業在創世紀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維修學會編。《設備管理維護術語》[試用本]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2.陳克興、李川奇主編《設備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1年8月第一版
3.靳予鷹 主編《現代設備管理》講義 2004年5月
4.范成光編 《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