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csgo大姐姐awp,三年电影手机在线观看免费 ,极品教师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推廣 熱搜: 電解鋁  鋁合金  陽極氧化  熱處理  氧化  工藝  鋁及鋁合金  技術  鋁土礦  鋁材加工 
 

平果鋁土礦采礦、復墾聯合工藝技術

   日期:2010-09-18     瀏覽:1321    評論:0    
核心提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平果鋁)在鋁土礦開采過程中嚴格履行土地復墾義務,先后開展了干式復墾技術和尾礦壓濾干式處理科研工作,建成了礦山剝離--采礦--復墾一體化聯合工藝系統,實現了資源開發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采后復墾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先進礦山企業”榮譽稱號。截止2009年9月底,平果鋁累計復墾土地293.07公頃,建設高效復墾示范區6個,共計37.33公頃。此外,鋁土礦采礦臨時用地完成工程復墾17.47公頃,其中實施返還耕地12.67公頃。
  平果鋁土礦為巖溶堆積型鋁土礦,礦床類型獨特,采用露天平面推進型開采,占地速率高,平均采坑在5m左右,到2007年止,礦山已有近267hm2采空區,而平果縣當地土資源貧缺,根據平果鋁土礦采礦用地所具有的臨時性和可恢復性的特點,為彌補采礦活動對土地資源造成的破壞,通過采礦-復墾聯合工藝的應用與研究,采取高效、有力的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投入,快速、有效的恢復土地生產力,保持耕地的動態平衡,對平果鋁礦山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礦山開采特點
 
    (一)礦山地質特點
 
    礦層覆蓋層:礦體埋藏淺,覆蓋層厚度一般為0~3m,最厚為11.2m,平均為0.8m,其中礦層直接裸露于地表的礦體占26.53%。
 
    礦體構成:主要由粒度≥1mm的礦石和粒度<1mm的粘土組成,含礦層具有典型的三元結構特征(即:上部為粘土層,中間為堆積鋁土礦層,下層為紫紅色膠泥或灰巖)。
 
    1、礦體分布。分布在地表中巖溶洼地、谷地和坡地上,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
 
    2、礦體形態。礦體形態受地形控制明顯,礦體底板起伏不平。
 
    3、礦體底板。礦體直接底板為粘土或灰巖底板,兩種類型約各占50%。
 
    4、礦體厚度。礦體厚度一般中厚邊薄,變化較大,首采那豆礦區由0.53~10.59m不等,平均厚度為4.48m。
 
    (二)采礦特點
 
    由于平果鋁土礦類型獨特,在采礦組織、管理方面與國內其它鋁礦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采用無爆破、機械直接鏟裝礦石的采礦新工藝,在國內首次將大型鏟運機直接用于回采礦石,并在國內首次采用電動平車定點卸礦的新技術。
2、根據巖溶堆積型鋁土礦床礦體分布特點和埋藏條件,采用平面拓展型露天機械開采的開采方式,公路-汽車開拓,推進速度快,占地速率高,礦山目前一、二期開采那豆礦區,平均每年用地40~53hm2,三期投產后,礦山的總用地量將達到80~100hm2/a。
 
    3、礦山生產任務繁重,每年需保證195萬t的鋁土礦生產量,為適應礦體多變的賦存條件,在地質品位變化不一的情況下達到產量、品位的均衡穩定,實行定點定量按計劃開采,采用多種機型、多工作面、多種采礦工藝和采礦方法聯合回采。
 
    4、礦山生產的客觀要求是,年開采占地面給與年復墾面積要基本平衡,意味著復墾形成較大規模的同時,還必須在時間上跟上開采占地的速率,基本上要求當年完成當年形成的采空區復墾,復墾施工采用與采礦相同的采運設備,復墾時間短,采空區底板起伏不平,石牙交錯出露,復墾工程量大。
 
    二、采礦-復墾聯合工藝的應用與實施
 
    根據礦床的賦存條件和生產作業特點,采礦-復墾聯合工藝系統主要步驟為:開拓→采準→回采→復墾。在實施過程中,貫徹“占一、墾一,當年形成采空區當年完成復墾”的工作指導思想,實現聯合工藝每個步驟周期最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最終達到整體效果最好的目的,具體組織方式為:
 
    (一)開拓過程
 
    開拓工作包括修筑通往各采場的固定公路和彩霞的剝離,固定公路在采場剝離前已經完成,開拓階段工作主要為采場剝離,采場剝離則是揭露礦體,把礦體表面的剝離土及雜物清除并按規定的地點堆置的過程。
 
    1、剝離方式
 
    根據剝離技術條件和設備剝離效率,礦山目前主要采用鏟運機剝離(B-1)和推土機剝離(B-3)兩種剝離方式;
(1)推土機剝離作業采場,采取推土機-反鏟-汽車作業流程。剝離土推運距離≤70m時,剝離土進行集中堆置,推運距離>70m,地形不適合鏟運機剝離作業時,采用分堆堆置,堆置的位置要結合地形及后續回采的要求確定。剝離完成后,由反鏟裝車運至采空區進行鋪墊,使剝離、復墾形成一體化流程。
 
    (2)推運距離>70m,當剝離土賦存連續,地形平整時,采用鏟運機剝離,松土機助推鏟運機鏟裝表土,由鏟運機將剝離土運輸至采空區進行“鋪灑式”卸載,使表土剝離和復墾墊土同時完成。
 
    2、一體化作業
 
    采用剝離土作為復墾地的再造耕層,可以以較少的投入迅速達到培肥目的,較好地節約復墾成本,但由于各采場剝離土厚薄不一,特別在礦山二期,采空區工程復墾的地基層、耕作層以及嵌縫補平用土量平均厚度達到0.7m。礦體平均覆蓋土層厚度僅為0.35m,為滿足采空區工程復墾用土需求,在剝離過程中加強了對現有的采場剝離土保護和充分利用,并且統計各采場剝離土方量,統一調配各個采場剝離土,補充剝離土欠缺采場,達到經濟、均衡向各復墾區域分配復墾用土目的,真正達到一體化作業的要求。
 
    (二)采準、回采過程
 
    采準、回采作為一體化流程中的重要一環,在該階段要求修筑采場臨時公路以及準備出各采礦工藝的作業平臺,采用多機型、多工作面、多種采礦工藝聯合回采,合理快速、經濟有效地完成采礦工序,縮短采礦占地周期,從而縮短整個用地周期。
 
    1、以采場五年規劃為依據編制采剝年計劃,并逐月分解到月度計劃,確定每月產量和配礦鋁硅比目標,綜合考慮采場含礦率、鋁硅比和采礦技術條件等因素,安排符合生產條件采場投入生產,在一段時間內固定2~3個采場定點定量按計劃強化回采,以有效縮短采空區形成時間。
  2、平果鋁礦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含礦率和鋁硅比中上部高、下部低的特點,采至礦體底板礦時洗礦、配礦難度加大,因此做好底板礦的回收,是強化回采,縮短采場結束時間的有效手段。采場底板礦回收關鍵是控制好采場最后一層回采厚度,目的是為了回采時能較好地處理底板起伏變化,降低礦石的貧化程度。
 
    由于礦體底板起伏變化大,在底板礦回采過程中,需加強現場控制,依據采場現狀圖和采場每天現狀,預判隨采場回采進度礦體厚度和底板的變化,及時調整挖掘深度及范圍,并依照底板礦膠結程度調整洗礦流程參數,提高采場產出效率。
 
    底板起伏不大并且是粘土底板的采場采用鏟運機工藝回采,最后一層礦體厚度留取≥2.5m,選取適當的部位采空(稱為拉槽),以該槽作為鏟運機回采作業進行變坡運行及轉彎的平臺,將中上部礦石和底板難洗礦石一次性地混合采裝,使采場產量、鋁硅比均衡、穩定,確保采場生產處于高效、可近代狀態下進行。
 
    采用反鏟回采工藝采場,當礦體厚度小于2m時,反鏟容易超挖,膠泥混入,降低洗礦效率。當回采深度大于4.5m時,反鏟回采效率明顯下降。所以采掘帶高度應滿足2~4.5m,以便于反鏟控制采掘深度,適應底板起伏變化。當礦體厚度大于4.5m時,應分層回采,每層回采厚度保證大于2m。
 
    (三)復墾過程
 
    平果鋁土礦采用干式復墾技術,分工程復墾和生物復墾兩部分,其中工程復墾又根據粘土和灰巖兩種底板類型,在實施的具體環節而有所不同。最終按土地復墾技術標準的要求,形成每年復墾20ha土地的能力,實現“占一、墾一”的良性循環,礦山復墾率在80%以上,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指標。
 
    1、粘土底板采空區的工程復墾技術
  采用大型松土機依據縝密設計的工程復墾施工圖對底板進行平整,再用松土犁進行鉤板,鉤深在0.5~1m左右,然后采用汽車或鏟運機鋪設30cm以上剝離土作耕作層,用平地機進行平整,最后進行路、排水溝、邊坡及耕作層大塊清理的綜合整治,平地坡度在3%~5%,坡地坡度在25%以下,該類型底板復墾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粘土底板采空區的復墾工藝流程
 
圖1  粘土底板采空區的復墾工藝流程
 
    2、灰巖底板采空區的工程復墾技術
 
    灰巖底板采空區石牙深度多在0~2m之間,工程復墾實施時需先對石牙進行處理,對不是連體的孤石牙或風化石牙采用松土機松動并推平,否則采用常規爆破方法進行處理。石牙處理完后按設計要求對場地進行平整,由于石牙底板無法保存水份,平整后底板需覆蓋一層1m以上墊層,起保水作用,墊層采用尾礦干法處理后的濾餅。墊層覆蓋完后再鋪設耕作層。其復墾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灰巖底板采空區的復墾工藝流
 
圖2  灰巖底板采空區的復墾工藝流程
 
    3、生物復墾技術
 
    在生物復墾過程中,實現平臺耕地改變耕作層的土壤結構,培肥熟化土壤,增強蓄水、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創造適合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的適宜土壤環境,為復墾迅速形成生產能力創造條件。
 
    (1)復墾地緩坡地種植經科學試驗篩選出的適宜其立地條件、具有固土封坡和水土保持能力的優良先鋒植被品種,同時采用小臺階植被工藝,快速實現立體郁閉。
 
    (2)平臺耕地通過采用添加粉煤灰、壓青培肥、增加有機肥料等手段,配合真菌菌根技術進行強化培肥,加速生土熟化,縮短復墾周期。
 
    (3)選用優良的抗逆作物品位,并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復墾地的單產水平,滿足復墾地的主導利用方向-農業用地的要求。
(4)采用生態學、農學、林學、工程學多學科綜合技術,快速重建礦區生態系統。
 
    三、采礦-復墾聯合工藝實施效果評價
 
    2002~2007年,平果鋁土礦經采礦-復墾聯合工藝的應用與實施,已相繼完成近90個采場采空區的土地復墾,復墾總面積累計已達223.9839hm2,耕地面積169.371hm2,詳見表1。
 
表1  平果鋁土礦歷年復墾驗收合格土地情況        hm2
年度
征地面積
復墾面積
原有耕地
復墾后耕地
復墾率/%
復地率/%
2002
38.5540
36.1747
26.9167
35.7313
93.83
132.75
2003
38.8498
36.5785
36.5785
27.3950
94.15
74.89
2004
33.3597
33.0226
22.0047
23.9090
98.99
108.65
2005
58.1414
47.8285
47.6759
28.7772
82.26
60.36
2006
36.5290
36.5287
28.7001
29.7461
99
103.64
合計
205.4339
190.133
161.8759
145.5586
92.55
89.92
 
    其中2007年用地面積35.0667hm2,完成復墾面積33.8509hm2,耙地面積23.8124hm2,未進行驗收,不列入表1。
 
    (一)從上表可見,驗收合格土地中年復墾率(對應采場完成復墾面積與采礦占地面積之比)最低82.26%,最高99%,平均92.55%;其中復墾成本7.86萬元/hm2,復墾周期1.5~3a,達到了“占一、墾一,當年形成采空區當年完成復墾”,成本低、效率好的復墾要求。
 
    (二)從復墾地試驗情況看,平臺耕地經過1~2a土壤培肥,復墾地耕層土壤迅速熟化,土壤肥力已達到或超過當地同類農田地力水平,復墾地種植的農作物產量也達到當地同類型耙地的產單產水平。
 
    (三)坡地一年生與多年生作物混播,其重建的人工植被群落,植被覆蓋度達95%以上,實現了坡地立體郁閉,覆蓋度超過采礦前的植被覆蓋度水平,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四、結論
 
    (一)根據采場生產周期的特點,在采礦前出臺開拓、采準方案,將剝離土的剝離、堆放以及倒運和采場回采順序、采礦工藝的選取等作業內容結合起來,避免剝離土的多次倒運,減少剝離土的浪費,達到充分利用剝離土和使采礦周期最短的目的。
 
    (二)開展工程復墾施工設計,根據采空區實際情況,按照復墾地利用方向的總體要求,平衡土石方挖填工程量,布置平臺地或緩坡地及必要的防洪、拓澇工程,確定各地段的最終標高與坡度,有效指導工程復墾施工。
 
    (三)在平果鋁多年的復墾實踐中,形成以復墾為最終目的,整體統籌安排、合理規劃的采礦-復墾聯合生產組織方式,采礦各個環節高效完成,并且每個環節注重為其它環節創造有利條件,整個作業流程融為一體,確保了4a內完成采礦-復墾周期,實現“采礦占地、洗礦還泥、復墾還田”的良性循環,為平果鋁礦山用地方式由征地向臨時用地方式的轉變創造了可能性,對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鋁材QQ群大全  |  大瀝著名鋁企  |  鋁錠手機短信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粵ICP備18150991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乡县| 临城县| 淮安市| 长宁区| 兴业县| 沙洋县| 沙田区| 永丰县| 蓬安县| 临湘市| 黄平县| 佛坪县| 奉贤区| 章丘市| 若尔盖县| 桃园市| 鄂托克前旗| 隆子县| 刚察县| 南和县| 疏勒县| 东乡| 成安县| 龙川县| 于田县| 辛集市| 航空| 博野县| 通渭县| 华阴市| 天全县| 麻城市| 辽源市| 汾西县| 中超| 井陉县| 武冈市| 娄烦县| 开远市| 钟山县|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