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0年的起點,回顧“十一五”非凡是2009年以來,中國模具行業形勢有所改善,根據1-10月情況并猜測,2009年模具產品銷售總量同比將略有增長。模具網CEO、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專家委員羅百輝對加強產學研合作方面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對“十二五”規劃,羅百輝表示,模具行業協會要早做預備,明確方向和重點;要從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的角度,認真思考,多提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規劃要要具有前瞻性,“十一五”提出的任務、目標在“十二五”期間仍要堅持,重在上水平,“量”的擴大要適度;視野、思路要寬廣,要將規劃的目標細化、落實到一些重點項目上來,落實到具體措施上去。
1、捕捉機遇拓展國際市場。在市場開拓方面,中國模具行業要緊緊抓住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良機,搶抓機遇,積極有效地大力開拓國際市場。
2、提升企業治理仍是行業的重要課題。羅百輝指出,行業要積極引導企業自身關注治理,提升治理效能。這包括治理團隊的構建、治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職業化水平,在規劃里應有一些量化的指標,以引導企業通過提升治理、提升效益、促進發展。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以符合企業自身實際的核心文化理念為指導,以梳理、調整、優化流程達到最優流程,引導企業理性找到并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引導并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化產品。羅百輝認為,企業治理仍是目前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模具行業要以信息化為突破口,提升企業在交貨期、質量和成本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3、落實國家行業振興要求促進行業發展。模具協會要繼續加強與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的溝通,積極反映情況,爭取盡早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關于繼續扶持模具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4、要用戰略眼光進行有一個較長的發展思考。提出作合格車身的集成供給商或為制造合格車身提供全套/全程解決方案,這涉及到產品、工藝和模具的同步工程,涉及到光電氣壓等高自動化元器件的應用,涉及到長壽命高可靠性模具的研發,涉及到以CAE技術為代表的等計算機技術的更為深入的研究和應用,涉及到多品種沖壓方式等新型沖壓工藝的開發和應用。
5、行業發展要進一步重視“質”、淡化“量”。行業要引導企業重視發展的質量,行業生產特點所表現出的不均衡性決定企業自身攤子不宜過大,通過有特色的行業聯盟來解決是最為理想的策略。行業協會在關注和引導產業布局調整的同時將引導企業避免新增不合理的產能投資,引導企業拓展產業鏈、將資金投向滿足客戶要求的技術提升和創新上,盡量避免低水平“克隆性”投資建設。
6、通過聯合彰顯“中國優勢”。目前行業仍顯散、多,攤子過大,水平高低不齊,在外受到來自日韓的挑戰,在內由于同質化嚴重實質性發展仍顯緩慢,倡導差異化、區域性聯合、與主機廠協作,贏得國家政策支持,走專精特的道路。“不聯合就很難發展”、“不團結就很難形成有效聯盟”,建議成立區域性聯系體,或者有效地開展區域聯合。區域聯合要以有效滿足區域國內市場為最低目標,通過有效分工、有效協作,從而實現和諧共贏。
7、在綠色低碳經濟時代發揮行業作用。迎合日趨迫切的減排要求和汽車輕量化的發展趨勢,在新品開發方面,可以有針對性地發展高強板熱壓成形模具、鋁合金成形模具,用開闊的視野去開拓新的事業。
8、解決國內市場,融于國際市場。羅百輝表示,十二五要立足滿足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提高有效滿足度;同時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合作,既開拓國際市場,又提升自身的治理和技術。在開拓市場方面要迎難而上,通過開發高端產品為國內主機廠降成本做出積極的貢獻;在開拓國際市場上,要積極探索并發展通過龍頭企業聯合聯盟企業“抱團闖市場”的共贏發展模式,出口市場既要積極進取有所作為,又要穩妥慎重注重培育“中國品牌”??紤]到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成本上升的實際情況,要避免“惡性競爭”,促進行業和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9、培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羅百輝認為,模具企業發展的核心一是品質,這涉及到企業的核心技術和要害人才;二是規模,但規模又不能無限擴大。模具行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單個企業無力承擔一些共性基礎性新技術的研發,呼吁依托政府和行業引導、各成員單位相互支持、院校結合,進行資源節約型的前期研發。
10、關注技術發展最新動向。汽車模具的發展重點之一是引導企業的專業化分工,協會應考慮并加入“汽車模具專業技術知識工程”項目,以解決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模具交付的問題。同時模具的信息化正在從猜測成形向控制成形發展,協會應組織開展汽車模具產品信息化要害技術研究,研究汽車模具本身的信息提取與控制技術。
11、發揮協會作用,爭取政策支持,組建“國家隊”。通過爭取國家政策扶持,支持企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人才培養;支持組建“國家隊”,使國內少一些不良競爭,促進行業和諧持續發展;廣聚聰明,開闊思路,大到建立區域性的行業發展平臺,共性基礎技術開發,小到治理和技術術語的規范和統一;在遵從市場規律的前提下積極有效引導行業有序發展;采取多種策略或方式,引導主機廠和模具廠和諧共贏發展,使汽車模具行業更好地服務支持民族汽車的發展和實現“模具強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