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csgo大姐姐awp,三年电影手机在线观看免费 ,极品教师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推廣 熱搜: 電解鋁  鋁合金  陽極氧化  熱處理  氧化  工藝  鋁及鋁合金  技術  鋁土礦  鋁材加工 
 

鑄造鋁合金熔煉、澆注操作規程

   日期:2010-10-11     來源:大瀝鋁材網    作者:admin    瀏覽:3176    評論:0    
1  鋁合金的熔化
1.1 坩堝、錠模及熔煉工具的準備
1.1.1 石墨坩堝的準備:
1.1.1.1 根據熔化量的多少選用容量適當的坩堝;
1.1.1.2 新坩堝使用前,應由室溫緩慢升溫至900℃進行焙燒,以去除坩堝的水分并防止炸裂;
1.1.1.3 舊坩堝(注意同一個坩堝不能用于熔化不同牌號的合金)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損壞,清除表面熔渣和其它臟物,裝料前預熱到250~300℃。
1.1.2 鐵質坩堝一般采用球鐵坩堝,也可用鑄鋼(或鋼板焊接)坩堝。為提高坩堝使用壽命,其外表面可進行液體滲鋁處理。
1.1.3 坩堝、錠模及熔煉工具,使用前應將殘余的金屬、氧化皮等雜物清除干凈。
1.1.4 新坩堝及有銹蝕污物的舊坩堝,使用前應吹砂或用其它方法清除干凈,并加熱到700~800℃,保溫2~4小時,以除去坩堝吸附的水分及其它化學物質。
1.1.5 鋁鎂系合金的熔煉工具,使用前應在光鹵石等溶劑中洗滌干凈。
1.1.6 坩堝、錠模、熔煉工具使用前應涂防護涂料。搪襯的保溫坩堝重復使用時,可不涂防護涂料。
1.1.6.1 涂料成分可按表1中的規定:
表1  坩堝和工具用涂料
代號
名稱
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
氧化鋅
滑石粉
水玻璃
T03
涂料三號
25~30
/
3~5
余量
T04
涂料四號
/
20~30
6
1.1.6.2 涂料的配制:涂料成分中的所有固體組元,配制前應磨碎,并經過100~140目過篩,然后混合均勻。使用時,先將水玻璃倒入80~100℃的熱水中攪拌均勻,加入固體組元后再攪拌均勻,冷卻后備用。配好后的涂料停放時間一般不超過8小時。
1.1.6.3 將坩堝、錠模、熔煉工具預熱到180~250℃,涂以防腐涂料。
1.1.7 用于保溫的碳素鋼板焊接坩堝,其內表應用耐火材料搪襯。耐火材料可按表2中的規定:
表2  耐火材料成分配比
成分(重量百分比)%
耐火熟粘土
石英砂
耐火土
45
35
20
適量(另加)
 
.2 原材料
1.2.1 配制鋁合金所用的金屬材料應符合QB004《原材料技術條件及驗收標準 >標準》中的規定。
1.2.2 配制涂料、搪襯、精煉用劑所用的輔助材料也應符合QB004中的規定。
1.3 中間合金的配制:鋁基中間合金的配制工藝及配料系數見表3及表4:

 
表3  常用中間合金的配制工藝參數
名稱
代號
成分/%
原材料
塊度/㎜
加入溫度/℃
澆注溫度/℃
鋁銅
AlCu50
含Cu:48~52
電解銅
~100×100
850~950
700~750
鋁錳
AlMn10
含Mn:9~11
金屬錳
10~15
900~1000
850~900
表4 常用中間合金的配料系數
序號
合金代號
各爐料的配制系數
鋁錠
01
AlCu50
100
/
100
02
AlMn10
100
11.11
/
1.3.1 鋁銅中間合金熔煉工藝:
1.3.1.1 將配制好的爐料充分預熱;
1.3.1.2將10~15%的鋁及全部銅裝爐,隨著銅的熔化,分批將剩余鋁錠加入熔爐,并充分攪拌,至全部熔化;
1.3.1.3 在700℃左右加入精煉劑(用量按各種精煉劑使用要求配加,如使用AWJ-3精煉劑,加入量為0.5~0.8%)進行除氣精煉處理,扒渣后澆錠(錠厚≤25mm)。
1.3.2 鋁錳中間合金熔煉工藝:
1.3.2.1 將配制好的爐料充分預熱;
1.3.2.2 在石墨坩堝內將75%左右的鋁錠熔化,并過熱到900~1000℃;
1.3.2.3 分批加入錳,每加入一批后,以石墨棒充分攪拌,待熔化后,加入下一批,最后加入余下的鋁;
1.3.2.4 熔化完后,在850℃左右加入精煉劑(用量按要求進行配加,如AWJ-3精煉劑加入量為0.5~0.8%)除氣精煉處理后靜置5~10分鐘澆錠。為防止錳的偏析,澆錠前要充分攪拌,并應盡快澆注完畢(錠厚≤25mm)。
1.4 鋁合金的配制
配制鋁合金采用金屬錠、中間合金及回爐料,也可使用各種牌號的預制合金錠。
1.4.1 裝料前必須去除爐料表面上的銹跡、泥砂等污物。
1.4.2 回爐料分為三級:[pagebreak]
表5  回爐料的分級、應用及最大回用量
級別
分類
   熔煉前的預加工
用途
回用量
一級
不是因化學成分報廢的鑄件,金屬型鑄件的澆冒口,砂型鑄件的冒口。
清除油污、泥沙、雜質及其它附屬物
可直接用作所有類別工作合金的回爐料
<80%
二級
砂型鑄件的澆道,坩堝底部的剩料,因化學成分報廢的鑄件。
除去夾砂、雜物,可考慮噴砂處理,并補加所需元素。
可直接用做Ⅱ、Ⅲ類鑄件的合金的回爐料
<70%
三級
濺屑、鑄件飛邊和碎小的廢料
分離處理,除去雜物及泥沙
用于無氣密性要求,或化學成分范圍較寬的合金                                                                                                                                                                   
<30%
注:(1)當鑄件有特殊要求時(如針孔度等),回爐料的用量應酌情減少,如氣缸鑄件應低于40%;
   (2)當各級回爐料搭配使用時,回爐料的總量≤80%,其中,三級回爐料≤10%,二級回爐料≤50%。
  (3)回爐料應按牌號分開堆放,成分不清的需經重熔后分析成分方可用于配料。
1.4.3 爐料計算:
1.4.3.1 元素含量計算法,按表6舉例說明:
表6  爐料的計算程序實例(一)
計算程序
舉例
1.確定熔煉要求:
A.  合金牌號
B.  所需合金液重量
C.  所用爐料的成分
1.以熔煉ZL104合金80㎏為例(配料計算取技術要求的平均值):
Si:9%,Mg:0.27%,Mn:0.4%,Al:90.33%,雜質Fe≤0.6%
Al-Mn合金:Mn10%,Fe≤0.3;鎂錠:Mg99.8%;鋁錠:Al99.5%,Fe≤0.3%。
回爐料:P=24㎏,占總量的30%,成分為:Si9.2%,Mg0.27%,Mn0.4%,Fe≤0.4%
2.確定元素的燒損量:E
2.各元素的燒損量按表9中選取,必要時根據生產實際加以調整。
舉例:ESi:1%,EMg:20%,EMn:0.8%,EAl:1.5%
3.計算100㎏爐料各元素的需要量Q:
Q=a/(1-E)
3.100㎏爐料中,各元素的需要量Q:
QSi=9%×100/(1-1%)=9.09㎏        QMn=0.4%×100/(1-0.8%)=0.40㎏
QMg=0.27%×100/(1-20%)=0.34㎏    QAl=90.33%×100/(1-1.5%)=91.7㎏
4.根據熔制合金的實際含量W,計算各元素的需要量A=W/100×Q
4.熔制80㎏合金實際所需元素量A:
ASi=80/100×QSi=80/100×9.09=7.27㎏
AMg=80/100×QMg=80/100×0.34=0.27㎏
AMn=80/100×QMn=80/100×0.4=0.32㎏
AAl=80/100×QAl=80/100×91.7=73.37㎏
5.計算回爐料中各種元素的含有量B
5.BSi=24×9.2%=2.21㎏
   BMg=24×0.27%=0.07㎏
   BMn=24×0.4%=0.1㎏
   BAl=24×90.16%=21.64㎏
6.計算應加的新元素含量C:C=A-B
6.CSi=ASi-BSi=7.27-2.21=5.06㎏  CMg=AMg-BMg=0.27-0.07=0.20㎏
   CMn=AMn-BMn=0.32-0.1=0.22㎏   CAl=AAl-BAl=73.37-21.64=51.73㎏
7.中間合金量D:D=C/F(F:元素含量),帶入的鋁量:MAl=D-C
7.相應于新加入的元素量所應補加的中間合金量:
D(Al-Mn)=CMn/10/100=0.22×100/10=2.2㎏
帶入的鋁:M(Al-Mn)=D-C=2.2-0.22=2.08㎏
8.應補加的純鋁GAl
8.GAl=AAl-[M(Al-Mn)+BAl]=73.37-(2.08+21.64)=49.65㎏
9.計算爐料總重W
9.W=GAl+(Al-Mn)+Si+Mg+P=49.65+2.2+5.06+0.20+24=81.11㎏
10.核算雜質含量U(以鐵為例)
10.U=GAl×0.3%+D(Al-Mn)×0.3%+P×0.4%=49.65×0.3%+2.2×0.3%+24×0.4%=0.25㎏
UFe=0.25/80×100/100=0.3125%
1.4.3.2 爐料配比系數法:按表7舉說明:
 
表7  爐料的計算程序實例
計算程序
舉例
1.  確定熔煉要求:
A.合金牌號
B.所需合金液重量
C.所用爐料成分
1.以熔煉ZL104合金100㎏為例(配料計算取技術條件規定的平均值):
Si:8.5%,Mg:0.26%,Mn:0.4%,Al:90.84%
回爐料P=100×50%=50㎏,按合金成分計算
2.確定元素的燒損量E
2.元素的燒損量按表9選取,必要時根據生產實際加以調整。計算確定為:
ESi:1%,EMg:30%,EMn:1%,EAl:1.0%
3.計算100㎏爐料各元素的需要量A:
A=a/(1-E)
3.100㎏爐料中,各元素的需要量A:
ASi=8.5%×100/(1-1%)=8.58㎏     AMn=0.4%×100/(1-1%)=0.4㎏
AMg=0.26%×100/(1-30%)=0.37㎏   AAl=90.84%×100/(1-1.0%)=91.75㎏
4.計算回爐料中各元素的含有量B
4.BSi=50×8.5%=4.25㎏                BMn=50×0.4%=0.2㎏
   BMg=50×0.26%=0.13㎏                BAl=50×90.84%=45.42㎏
5.應補加的新元素量C
5.CSi=ASi-BSi=8.58-4.25=4.33㎏    CMn=AMn-BMn=0.4-0.2=0.20㎏
   CMg=AMg-BMg=0.37-0.13=0.24㎏   CAl=AAl-BAl=91.75-45.42=46.3㎏
6.中間合金加入量D及帶入的鋁M
6.D(Al-Mn)=CMn/10%=0.20/10%=2.0㎏
   M=D(Al-Mn)-CMn=2.0-0.20=1.80㎏
7.應加的純鋁量G
7.G=CAl-M=46.3-1.8=44.5㎏
8.以加入NAl=100㎏鋁錠為準,計算其它爐料的需要量N
8.NSi=CSi×NAl/G=4.33×100÷44.5=9.7㎏
   NMg=CMg×NAl/G=0.24×100÷44.5=0.54㎏
   N(Al-Mn)=CMn×NAl÷G=2.0×100÷44.5=4.5㎏
   N回=P×NAl÷G=50×100÷44.5=112㎏
注:ZL107的計算程序與此相同,計算過程略。ZL104和ZL107的配料系數列于下表:[pagebreak]
表8  常用鋁合金的爐料配制系數
序號
合金
代號
各種爐料的配制系數
鋁錠
工業硅
鎂錠
AlCu50
AlMn10
AlTi5A
同牌號回爐料≤
備注
01
ZL107
100
8.122
/
9.29
/
/
170
 
02
ZL107
100
9.4
/
10.9
5.12
/
178
Fe>0.4%時
03
ZL104
100
9.74
0.774
/
4.584
/
168
 
04
105002
100
14.8
/
8.233
5.15
/
188
 
05
ZL111
100
11.3
1.63
4.01
3.15
6.36
184
 
注:上表中所列各種爐料必須符合QB004-2003《原材料技術條件及驗收標準》的相應規定,否則,不能使用本表系數。此外,實際配料時,應逐一填寫配料原始記錄,以便復查核實。

 
表9    鋁合金熔煉時元素的燒損量
元素
燒損量(電爐熔煉)
元素
燒損量(電爐熔煉)
Al
1.0~1.5
Na
2~3
Si
0.5~1
Mn
0.5~1
Cu
0.5~1
Sn
0.5~1
Mg
2~3若純金屬加入可達到15~30%
Fe
0.5~1
Zn
1~3若以純金屬加入則燒損可達10~15
Be
0.5~1
Ni
0.5~1
Ti
1~2
1.4.4 爐料加入先后原則:
1.4.4.1 當用鋁錠和中間合金熔化時,首先裝入鋁錠,然后加入中間合金;
1.4.4.2 當用預制合金錠進行熔煉時,首先裝入預制合金錠,然后補加所需的鋁和中間合金;
1.4.4.3 當爐料為回爐料和鋁錠組成時,首先加入爐料中最多的那一部分;
1.4.4.4 當熔爐容量足以同時裝入幾種爐料時,則應首先裝入熔點相近的成分;
1.4.4.5 容易燒損和低熔點的爐料,如鎂和鋅,應在最后加入;
1.4.4.6 在連續熔化時坩堝內應剩余一部分鋁液以加速下一爐的熔化;
1.4.4.7 采用覆蓋劑時,應在爐料開始熔化時就加入熔劑。
1.4.5 爐料全部熔化后,進行攪拌使成分均勻,然后調溫到除氣工藝所需的溫度。
1.5 合金的除氣或精煉處理
1.5.1 除氣劑準備:
1.5.1.1 使用六氯乙烷時,應將其壓成圓餅(Ф66×40,比重1.8g/cm3),每塊重約200g,存放干燥器內備用。
1.5.1.2 使用六氯乙烷加載體時,載體材料(氟硅酸鈉或二氧化鈦)應進行脫水處理;氟硅酸鈉于200~250℃烘烤12~24小時,二氧化鈦于300~400℃烘烤3~4小時,然后按表10中的比例混合后壓成圓餅放在干燥箱內備用。
1.5.2 除氣處理:用鐘罩將除氣劑壓入距坩堝底100mm,沿坩堝直徑1/3處(距坩堝壁)的圓周勻速移動,為不使鋁液大量噴濺,除氣劑可分2~3次加入。除氣結束后靜置、除渣。
1.5.3 除氣效果檢驗:分爐前和爐后檢驗
1.5.3.1 爐前檢驗:用勺取約半勺合金液,用干凈鐵片刮去表面氧化物和渣,露出鏡面樣液面,冷卻后如有氣泡析出,則除氣效果差,反之則效果好。
1.5.3.2 爐后檢驗,試樣經腐蝕后看到針孔的大小和多少。
1.5.4 除氣劑的工藝參數見表10:
    表中規定的精煉劑用量僅作為計算每爐使用量的依據,不作為工藝參數控制。當出現操作不當造成額外損耗、爐料含雜質(如渣、泥砂等)過多等原因,導致爐前檢驗除氣效果差時,應考慮增加使用量,直到爐前檢驗合格為止。
    精煉溫度(精煉處理時鋁液的溫度)的選擇也應根據條件(如環境、設備因素等)的變化作隨機調整,以最終爐前檢驗的效果來驗證,應作為工藝參數控制并予以記錄。
表10  常用精煉(除氣)工藝參數
精煉劑
合金代號
精煉劑用量
≥(%)
精煉溫度
(℃)
備注
六氯乙烷
ZL101
0.5~0.7
700~730
 
ZL102
0.3~0.5
690~720
ZL104
0.5~0.7
700~740a
ZL105
0.5~0.7
700~730
ZL401
0.5~0.8
700~730
六氯乙烷75%
氟硅酸鈉25%
ZL101
0.5~0.8
700~730
 
ZL105
0.3~0.5
700~730
六氯乙烷50%
氟硅酸鈉50%
ZL104
0.5~0.7
690~720
 
ZL105
0.4~0.6
700~730
六氯乙烷65%
二氧化鈦35%
Al-Cu
系合金
0.5~0.7
700~730
 
光鹵石60%
氟化鈣40%
Al-Mg系合金
2~4
660~680
含Be、Ti的合金
光鹵石或
鋇熔劑55
Al-Mg系合金
1~2
660~680
不含Be、Ti的合金

 

a
AWJ-3

 

成品精煉劑
ZL104
0.5~0.8
690~720
 
ZL107
0.5~0.8
b700~740
 
ZL111
0.5~0.8
700~730
 
105002
0.5~0.8
b700~740
 
注:除氣劑以六氯烷及六氯烷加載體的效果最好。當采用其它精煉劑時,應按其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驗證合格,出具操作工藝后,方可使用。
1.6 合金的變質和孕育處理:
1.6.1變質處理是為了細化鋁硅合金中的共晶硅,孕育處理是為了細化鋁合金中的初生相。
1.6.2 常用鈉鹽變質劑按表11的成分要求混合均勻,裝入料盤攤平,厚度不超過50㎜,于300~400℃烘烤3~5小時,然后破碎。30~40目過篩,放入干燥器內備用。
1.6.3 變質劑的準備、用量、處理時間等作為操作處理時的參考,以最終爐前檢驗的效果來合理選擇,不作為工藝參數控制和記錄,精煉劑的處理溫度和效果應予以驗證和記錄。
 
表11  常用變質劑使用工藝參數
序號
01
02
03
04
名稱
鈉基
鈦、硼、鋯
稀土
三元變質劑
四元變質劑
變質孕育劑
金屬
成分(%)
氟化鈉25
氯化鈉63
氯化鉀12
氟化鈉30
氯化鈉50
氯化鉀10
冰晶石10
氟鋯酸鉀
氟硼酸鉀
鋁稀土
中間合金
用量(%)
≥1.5~2
≥2~3
0.5
0.6
0.15~0.2
0.2~0.4
預熱
溫度
≥100~300℃
200±10℃
350~450℃
時間
≥3h
2~4h
處理溫度
700~740℃b
700~750℃b
730~750℃
720~740℃
處理時間
液面停留
≥10~15min
≥2~3min
/
壓入合金
≥3~5min
≥5~8min
/
處理方法
將預熱后的變質劑均勻撒在合金液面上,覆蓋10~15分鐘,打碎硬殼,使氣體排除并將變質劑壓入合金液中至100~150㎜深,連續操作3~5分鐘后打渣。
鈦以合金形式加入,氟鋯酸鉀、氟硼酸鉀在除氣后均勻撒在合金液上,覆蓋2~3分鐘后壓入靜置5~8分鐘后打渣。
于澆注前30分鐘加入合金攪拌均勻。
                         
1.6.3 合金經變質后,調整到澆注溫度進行澆注。
1.7 采用其它變質劑時,應按其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驗證合格后方可使用。
1.8 常用鋁合金熔煉工藝舉例如下表:
表12  常用鋁合金熔煉工藝舉例
合金
牌號
熔煉工藝要點
備注
ZL104
裝料順序:回爐料、鋁錠、鋁錳合金、硅,熔化后攪拌均勻,680~700℃時將鎂壓入合金液。
澆注溫度:700~740℃
ZL107
裝料順序:回爐料、鋁錠、鋁銅合金、硅,熔化后攪拌。
澆注溫度:690~740℃
ZL111
裝料順序:回爐料、鋁錠、鋁銅、鋁鈦、鋁錳合金、硅,熔化后攪拌,鎂在除氣精煉后680~700℃時加入。
澆注溫度:690~720℃,金屬型鑄造,可不進行變質處理
105002
裝料順序:鋁錠、鋁銅、鋁錳合金、回爐料、硅,熔化后攪拌,使成分均勻
澆注溫度:690~740℃
[pagebreak]
2  鋁合金的澆注
2.1 澆注前的準備工作:
2.1.1 工具的準備:所有工具應經過清理、預熱、涂料,使用前應再次預熱。
2.1.2 檢查開模機構各部分是否完好,各運動部分應加油潤滑。如導軌、導桿、螺桿、螺母、軸承等。保證開型、合型靈活。
2.1.3 金屬型的預熱:金屬型預熱前應仔細清除原來的涂料,去除部位為型腔、鐵芯和分型面。澆冒口和冒口頸可不去除。
2.1.3.1 預熱時要不斷移動噴槍,使型腔受熱均勻。嚴禁將噴槍擱置不動,使局部嚴重過熱。
2.1.3.2 需要溫度高的地方,如冒口部位,要多加熱,使該部分溫度高于型腔溫度。
2.1.3.3 必要時,要預熱金屬型的背面,使金屬型變形小。
2.1.4 金屬型的涂料:
2.1.4.1 涂料成分配比:根據金屬型的特點,按表13選取涂料:
表13  金屬型涂料成分配比
代號
名稱
成分及配比(重量百分比)%
適用范圍
氧化鋅
滑石粉
石墨粉
石棉粉
水玻璃
T05
涂料五號
9~11
/
/
/
6~8
余量
中小型及表面要求光滑的鑄件。
T06
涂料六號
/
15
3
/
6
大型或厚壁鑄件。
T07
涂料七號
/
/
22
/
4
斜度小的型芯和厚壁鑄件。
T08
涂料八號
10~12
/
/
10~12
10~12
澆冒口系統用。
2.1.4.2 涂料的配制:涂料中的所有固體組元,配制前應磨碎,并經過100~140目過篩(經檢合格,未成團的組元可直接用于配制),然后混合均勻。使用時,先將水玻璃倒入80~100℃的熱水中攪拌均勻,加入固體組元后再攪拌均勻,冷卻后備用。配好的涂料停放時間一般不超過8小時。
2.1.4.3 涂料操作:
1)涂料可以用噴刷,要求均勻、表面光潔;
2)為利于補縮,遠離冒口的部位涂薄些,而靠近冒口處涂厚些。必要時在產生縮孔的部位將涂料去除掉;
3)冒口用涂膏刮上一層2~3㎜厚的涂料,以提高冒口的補縮能力。
2.1.5 除去分型面及各配合面的涂料。
2.1.6 對大金屬型,在涂料后還需再次預熱。
2.1.7 下好泥芯,吹凈型腔,并合嚴金屬型。
2.2 澆注操作:
2.2.1 金屬型合嚴后,應盡快澆注,避免其降溫。
2.2.2 澆包自坩堝中舀取金屬液時,先用包底撥開液面上的氧化皮或熔劑層,緩慢地用包口舀取合金液。在澆包接近金屬型澆口時,應用熱鐵片或干木塊將包嘴處的氧化皮或渣撥開,讓干凈的金屬液進入澆口杯。
2.2.3 澆注溫度的高低,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總的原則是保證鑄件成型的前提下,澆注溫度越低越好。常用鋁合金澆注溫度見表12。
2.2.4 澆注時,開始瞬間應略慢,防止金屬液溢出澆口杯和嚴重沖擊型腔,緊接著應加快澆注速度,使澆口杯充滿,做到平穩而不中斷液流。
2.2.5 澆注快慢尚須視不同金屬型而變化,操作者應積累經驗,以便做到不冷隔、排氣順暢及不沖壞型芯。
2.2.6 澆包中的合金液應正好為鑄件所需用量,如有剩余,應澆入錠模中,禁止將剩余金屬液返回坩堝中。
2.2.7 澆注完畢,根據不同鑄件,即時開模,做到不因開模過早損壞鑄件,也不因過遲而產生脫模困難。
2.2.8 取出鑄件后,觀察鑄件是否合格,若有缺陷,應采取措施解決,直至合格為止。
2.3 澆注安全:
2.3.1 工作場地應平坦、整潔,道路暢通,場地上不得有積水,車間應有良好的通風措施。
2.3.2 搬運金屬型、澆注和取出鑄件都應細心操作,防止碰傷和燙傷。
2.3.3 澆包中鋁液不宜太滿。
2.3.4 金屬液溢出型外時,應放干砂,以防爆炸傷人。
3  相關文件
3.1  QB004-2003《原材料技術條件及驗收標準》
4  相關記錄
4.1 《爐料配制原始記錄表》2010-002-01
4.2 《熔煉、澆注原始記錄表》2010-002-02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鋁材QQ群大全  |  大瀝著名鋁企  |  鋁錠手機短信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粵ICP備18150991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江川县| 周口市| 灵丘县| 宜城市| 呼和浩特市| 天门市| 大荔县| 香河县| 沛县| 通化县| 靖西县| 安塞县| 嵩明县| 台东市| 锡林郭勒盟| 塔城市| 承德市| 抚松县| 深泽县| 兴城市| 拜泉县| 徐州市| 建湖县| 胶南市| 吉安县| 邹平县| 弋阳县| 高清| 阿图什市| 顺义区| 兴业县| 新丰县| 桐柏县| 桐庐县| 响水县| 甘泉县| 苍南县| 土默特左旗| 清镇市|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