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規定了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對鋁及鋁型材加工過程的監督內容及成品檢驗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外協加工鋁及鋁型材。
2 引用標準
GB/T 228—1987 金屬拉伸試驗方法
GB/T 1184—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 涂層老化的評級方法
GB/T 1804—1992 一般公差 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 3190—1996 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
GB/T 3246.1—2000 變形鋁及鋁合金制品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3246.2—2000 變形鋁及鋁合金制品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3247—1982 鋁及鋁合金加工制品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 4589.1—1989 半導體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總規范
GB/T 5237.1—2000 鋁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 基材
GB/T 5237.2—2000 鋁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陽極氧化、著色型材
GB/T 6460—1986 金屬覆蓋層 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CASS試驗)
GB/T 6461-1986 金屬覆蓋層 對底材為陰極的覆蓋層 腐蝕試驗后的電鍍試樣的評級
GB 6462—1986 金屬和氧化物覆蓋層 橫斷面厚度顯微鏡測量方法
GB 8013—1987 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陽極氧化膜的總規范
GB/T 8014—1987 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陽極氧化膜厚度的定義和有關測量厚度的規定
GB/T 9761—1988 色漆和清漆 色漆的目視比色
GB/T 11186.2—1989 漆膜顏色的測量方法 第2部分:顏色測量
GB/T 11186.3—1989 漆膜顏色的測量方法 第3部分:色差計算
GB/T 14952.1—1994 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 陽極氧化膜封孔質量的評定
GB/T 14952.3—1994 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 著色陽極氧化膜色差和外觀質量檢驗方法 目視察法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膠人工氣候老化(熒光紫外燈)試驗方法
[pagebreak]
SJ/T 10530—1994 電子設備用鋁型材手冊
3.1 型材的化學成分
應符合GB/T 3190—1996《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的規定。供應商應根據圖面要求提供檢驗合格報告。
3.1.1 高倍組織
型材在顯微鏡下組織不允許有過燒。檢查方法按GB/T 3246.1—2000 《變形鋁及鋁合金制品顯微組織檢驗方法》進行。供應商提供檢查結果。
3.1.2 低倍組織
型材在低倍試片上不允許有裂紋、縮尾、非金屬夾渣物以及深度超過0.5mm的成層。檢查方法按GB/T 3246.2—2000《變形鋁及鋁合金制品低倍組織檢驗方法》進行。供應商提供檢查結果。
3.2 力學性能
檢查淬火時效后試樣的力學性能,且力學性能附試驗結果。按GB/T 228—1987《金屬拉伸試驗方法》進行。試驗用的試樣按GB/T 16865—1997執行。按每批兩根抽檢,我公司每三個月檢查供應商檢驗報告。非重要型材經供需雙方協商可不做這項檢查。
3.3 表面質量(目檢)
3.3.1 型材表面應清潔,不允許有明顯污跡或雜物,不允許有裂紋、腐蝕斑點和硝鹽痕跡。
3.3.2 型材表面(非裝飾面)允許有:不超過缺陷所在部位壁厚公稱尺寸8%的起皮、氣泡;表面有輕微壓坑、碰傷和劃傷存在,但最大深度不得超過0.5mm。不允許出現長度大于1.5mm、寬度大于0.8mm、深度大于0.5mm的任何缺陷。
3.3.3 裝飾表面必須在圖紙注明裝飾面,該表面上的允許缺陷深度不得超過0.1mm,面積不大于2 mm2,在沿裝飾表面的長度方向,500mm范圍內不得多于兩處。
3.3.4 非裝飾表面缺陷在沿表面的長度方向,500mm范圍內缺陷深度不得多于五處。
3.3.5 型材上需加工的部位,其表面缺陷深度不得超過加工余量的3/4mm。
3.3.6 空心型材,其內表面不檢查。
3.4 氧化膜厚度及色澤質量要求
3.4.1 氧化膜厚度要按圖紙或合同要求加工,鋁型材表面色澤、氧化膜厚度按GB/T 5237.2—2000執行,見表1。
氧化膜厚度級別 耐磨性 落砂試驗膜耗系數 f,g /μm AA10 ≥300 AA15 ≥300 AA20 ≥300 AA25 ≥300
級別 最大平均膜厚(μm) 最小平均膜厚(μm)
AA10 10 8
AA15 15 12
AA20 20 16
AA25 25 20
注: 圖紙和合同未注明時,要求氧化膜色澤為亞銀色,膜厚級別按AA10級。
[pagebreak]
3.4.2 氧化膜封孔度、耐磨性、耐蝕性、色差等按GB 8013-1993執行。
3.4.2.1 氧化膜厚度檢驗方法
使用磁性或非磁性測厚儀或按照GB 8014—1987規定的其它方法進行測量。仲裁時按照GB 6462—1986執行
3.4.2.2 氧化膜封孔度質量檢驗方法
氧化膜封孔質量的檢驗,在封孔完畢后72小時進行,按GB/T 14952.1—1994執行。
3.4.2.3 氧化膜的耐磨性檢驗方法
氧化膜的耐磨性采用落砂試驗,按GB/T 5237.2—2000中的附錄A執行。落砂與膜厚的關系見表2。
表2 落砂試驗結果與氧化膜厚度的關系
氧化膜的耐侯性采用313B熒光紫外燈人工加速老化試驗測試,經300h連續照射后,電解著色膜色差至少應達到1級,有機著色膜色差至少應達到2級。具體按設計圖紙要求執行。試驗按GB/T 16585—1996規定的方法進行,按GB/T 1766—1995 的目視法評級。
變色等級的評定有目視比色法,按GB/T 9761—1988規定將老化前后的樣板與未老化的樣板(標準板)進行比色,也可用儀器測定法按GB/T 11186.2~11186.3測定,見表3。
等級 變色程度(目測) 色差值(NBS)(儀器值) 使用狀態 0 1 2 3 4 5 無變色 很輕微變色 輕微變色 明顯變色 較大變色 嚴重變色 ≤1.5 1.6~3.0 3.1~6.0 6.1~9.0 9.1~12.0 >12.0 使用 放寬使用 不允許再使用 試驗后缺陷面積比例,% 保護等級 試驗后缺陷面積比例,% 保護等級 無 10 >0.05~0.07 9.3 ≤0.02 9.8 >0.07~0.1 9 >0.02~0.05 9.5 >0.1~0.25 8
[pagebreak]
3.4.2.5 氧化膜色差檢驗方法
著色陽極氧化膜顏色和色差測定目視法,按GB/T 14952.3—1994的有關規定執行。
3.4.2.6 陽極氧化膜的耐蝕性檢驗方法
方法一:采用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按GB/T 6460—1986執行。試驗結果按GB 6461—1986執行,見表4。
表4 缺陷面積與保護等級的關系
在35℃±1℃下,將大約10mg、100g/L NaOH溶液滴至型材試樣的表面,目視觀察液滴處直至產生腐蝕冒泡,計算其氧化膜被穿透時間。
以上兩種方法試驗時間與氧化膜厚度的關系 見表5。
表5 耐腐蝕性試驗結果與膜厚關系
氧化膜厚度級別 |
耐蝕性 |
||
CASSS試驗 |
滴堿試驗 s |
||
時間,h |
級別 |
||
AA10 |
16 |
≥9 |
≥50 |
AA15 |
32 |
≥9 |
≥75 |
AA20 |
56 |
≥9 |
≥100 |
AA25 |
72 |
≥9 |
≥125 |
3.5 鋁型材尺寸檢驗
按設計圖紙要求檢驗,未標注具體尺寸的允許偏差參照GB/T 5237.1—2000檢驗。
型材上需加工的尺寸,按圖紙要求檢驗,加工后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1992 《一般公差 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檢驗。經加工后的尺寸,表面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進行檢驗。
3.5.1 鋁型材尺寸偏差分級見表6。
表6 鋁型材尺寸偏差分級
項目 |
可分級別 |
橫截面尺寸偏差 |
普通級、高精級、超高精級 |
橫截面角度偏差 |
|
彎曲度 |
|
平面間隙 |
|
扭擰度 |
|
切斜度 |
|
曲面間隙 |
不分級 |
圓角半徑偏差 |
3.6 鋁型材的橫截面角度偏差
按表7選用檢驗。
表7 角度偏差
級別 |
允許偏差 |
普通級 |
±2° |
高精級 |
±1° |
超高精度 |
±0.5° |
注:當允許偏差要求為(+)或為(-)時,其偏差見圖紙要求或技術文件里的要求。 |
更多內容請下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