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萊鋼)在電爐和轉爐煉鋼工序,普遍應用硅鋁鈣鋇鐵合金作為新型煉鋼脫氧劑。該脫氧劑中主元素的測定目前尚無國家標準分析方法,儀器分析方法因種種原因一時也難以進行。為此,在參考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試驗提出來了一種主元素系統分析的新方法:用強堿溶樣、過氧化氫氧化、鹽酸酸化后制取母液,吸取母液,分別用硅鉬藍差示光度法測定硅;用均三溴DBS-偶氮胂光度法測定鋇;以PAN為指示劑,CuSO4-EDTA返滴法測定鋁,EDTA容量法測定鈣。試驗證明,硅鋁鈣鋇鐵合金中主元素快速系統分析方法簡單、快速,大大縮短了分析周期。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721 型分光光度計;722 型分光光度計。
氫氧化鈉:固體;鹽酸:(1+1)、(1+19);草酸:(25g/L)、(10g/L);氨水:(1+1);NaF飽和溶液;過氧化氫30%;鉬酸銨0.5g/L;硫酸亞鐵胺10g/L:稱取10g硫酸亞鐵胺溶于1000mL水中,加2滴濃硫酸,搖勻;酚酞2.5g/L乙醇;HAC-NaAC緩沖溶液(pH值為5.5):稱取200g乙酸鈉溶解于500mL水中,加9mL冰乙酸,用水稀釋至1000mL,搖勻;EDTA標準溶液(0.02mol/L):稱取基準EDTA7.4450g于400mL燒杯中,加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氯化銨:固體及1%的溶液;氨水溶液:1+1;氨性氯化銨緩沖溶液(pH值為10):稱取氯化銨54g,以水溶解后,加氨水357mL,加水稀釋至1000mL;酸性鉻藍K-萘酚綠B混合指示劑(簡稱KB):稱取酸性鉻藍K0.5g-萘酚綠B0.5g與10g 氯化鈉(已烘干)研細混勻,加水溶解后,移入2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硫酸鈉溶液:20%;EDTA標準溶液:0.01mol/L。
2.2 實驗方法
稱取0.1000 g試樣于400mL聚四氟乙烯燒杯中,加8g氫氧化鈉、10mL水,低溫加熱,滴加過氧化氫助溶至試樣完全溶解,取下加水約10mL,加(1+1)鹽酸35 mL,加水100mL,于電爐上加熱煮沸約5min,取下冷卻,轉入25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釋搖勻,作為母液。
2.2.1 硅的測定 吸取母液5 mL于100 mL鋼鐵量瓶中,加鹽酸(1+19)10mL,加熱,加入鉬酸銨液5 mL在電爐盤上保溫并搖動10s,立即加入草酸(25g/L)溶液30 mL、硫酸亞鐵胺溶液(10g/L)30mL,混勻采用合適的遮光片和比色皿,在光度計波長680nm處測吸光度,繪制工作曲線。
2.2.2 鋁的測定 吸取母液50mL于400mL燒杯中,加入EDTA溶液25mL,加熱煮沸2~3min,稍冷,加酚酞2~3滴,用(1∶1)氨水中和至粉紅色。再用(1+1)鹽酸中和至粉紅色剛剛褪去,過量幾滴。加HAC-NaAC緩沖溶液20mL,煮沸1min,冷卻。加PAN指示劑7~8滴,用硫酸銅標準溶液滴至紅紫色為終點(不計毫升數,但需準確滴定)。然后加NaF飽和溶液10mL,補加緩沖溶液10mL,加熱煮沸2~3min,補加PNA指示劑3~4滴,立即用硫酸銅標準溶液滴定至紫紅色為終點。按下式計算結果:
Al%=(V×C×0.02698×5)×100/G (1)
式中 C—硫酸銅標準溶液濃度,mol/L;
V—加入NaF后滴定所消耗硫酸銅標準溶液的體積,mL;
G—稱樣量,g;
0.02698—鋁的摩爾質量,g/mol。
2.2.3 鋇的測定 吸取母液2mL于50mL容量瓶中,加草酸4.0mL,加DBS-偶氮胂8.0mL,稀至刻度,搖勻。以試劑空白為參比,用1cm比色皿,在61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按上述步驟制取標樣一份,測吸光度,繪制工作曲線。
2.2.4 鈣的測定 移取母液50mL于250mL燒杯中,加水50mL,氯化銨1g,加熱煮至近沸、滴加氨水至出現氫氧化鐵沉淀,并過量約5mL,加熱煮沸,取下趁熱用定性濾紙過濾于500 mL錐形瓶中,用1%的氯化銨溶液洗滌5~7次,棄去沉淀,于濾液中加入硫酸鈉溶液20mL,加熱煮沸4min(應有BaSO4白色沉淀),取下冷卻至室溫,加入氨性氯化銨緩沖溶液15mL,加酸性鉻藍K-萘酚綠B混合指示劑2~3滴,用EDTA標準溶液滴定,由紫紅色變為蘭色為終點,由消耗的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數即可計算鈣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計算試樣中鈣的含量:
Ca%=T×V/G×100 (2)
式中 T—每毫升EDTA相當對鈣的滴定度,g;
V—滴定鈣消耗EDTA標液的毫升數;
G—試樣量,g。
2.3 實驗結果與討論
2.3.1 溶樣方法的選擇 由于試樣中硅含量較高,一般使用硝酸+氫氟酸溶樣,本方法中考慮到系統方法測定硅,氫氟酸干擾測定,要用硼酸消除干擾,而硼酸的存在,又對鋁、鋇的測定產生干擾,所以本實驗采用強堿氫氧化鈉溶液溶樣,同時加過氧化氫助溶,并將硅元素氧化到高價態,而且過量的過氧化氫加熱迅速分解,對測定無影響。
加入鹽酸酸化后,控制酸度在pH值為1左右,在這種條件下,硅以正硅酸的形式存在,而且有關實驗證明,正硅酸能穩定存在70天以上,不發生水解。
溶樣時需注意:(1)試樣在加入過氫氧化氫溶液、有大量白色泡沫出現后,應先加熱使白色泡沫消失后,再滴加過氧化氫。(2)滴加過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底部清亮,此時溶液表面有少許黑色懸浮物(為鐵鎂錳等化合物)存在,加入鹽酸后,黑色不溶物溶解,表明試樣溶解完全。
2.3.2 硅的測定最佳條件實驗及注意事項
(1)實驗證明,在室溫下(25℃)7min顯色可以完全,在35℃時2min可以顯色完全,在90℃時20s可以顯色完全,至45s吸光度基本一致,但超過45s吸光度降低。加熱在電爐盤上進行,實驗結果見表1。另外,應保持標樣與試樣顯色加熱時間一致。
表1 在電爐盤上加熱時間對吸光度的影響 |
||||||||
時間/s |
2 |
5 |
10 |
15 |
20 |
25 |
35 |
45 |
吸光度A |
0.48 |
0.88 |
0.95 |
0.955 |
0.95 |
0.95 |
0.86 |
0.6 |
(2)加入草酸是為了破壞磷、砷等元素與鉬酸銨形成的雜多酸配合物,消除其干擾。草酸(25g/L)的加入量實驗結果見表2。草酸用量在15~30ml之間時,其吸光度基本一致。
表2 草酸加入量實驗 |
||||||
加入量/mL |
2 |
5 |
10 |
15 |
20 |
30 |
吸光度A |
0.278 |
0.48 |
0.856 |
0.947 |
0.945 |
0.942 |
磷、砷等元素與鉬酸銨形成的雜多酸配合物,又防止硅鉬黃絡離子不被破壞。草酸加入后放置時間對吸光度的影響見表3。
表3 草酸加入后放置時間的影響 |
||||||
時間/s |
0 |
30 |
60 |
90 |
120 |
180 |
吸光度A |
0.941 |
0.945 |
0.94 |
0.944 |
0.94 |
0.931 |
從表3看出,草酸加入后放置時間在2min之內,其吸光度基本保持不變,但超過2min對硅鉬雜多酸有緩慢的分解作用。
(3)硫酸亞鐵銨加入量實驗結果見表4。
表4 硫酸亞鐵銨加入量試驗結果 |
|||||||
加入量/mL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40 |
吸光度A |
0.462 |
0.775 |
0.944 |
0.943 |
0.941 |
0.94 |
0.941 |
由表4看出,在實驗條件下,硫酸亞鐵銨加入量在25~40mL之間吸光度基本一致。
2.3.3 鋁的測定最佳條件及注意事項
(1)酸度指示劑的選擇:據資料介紹,加EDTA后調整酸度時采用對-硝基酚作指示劑。但本實驗中,由于未分離鐵,三氯化鐵呈黃色,調整酸度時溶液顏色從亮黃色變到黃色,操作者不易判斷,故采用對—硝基酚不適宜。本實驗采用酚酞作指示劑,用(1+1)氨水和(1+1)鹽酸調節酸度,顏色變化比較敏銳,操作者易于掌握。加酚酞調節酸度,用酸回調時,注意須將紅色完全褪去。
(2)滴定時的pH值選擇:溶液酸度對滴定影響較大,在pH值為5.0~6.0之間終點敏銳,本法取pH值為5.5。
(3)酸度的控制及緩沖溶液用量:由于在滴定反映過程中金屬離子要置換出氫離子,為了控制溶液酸度,須加入緩沖溶液。實驗證明緩沖溶液用量低于15mL時,緩沖容量不足,終點變色不易觀察;在20~40mL之間時,變色敏銳。本法取20mL。
(4)干擾離子影響及消除:硅鋁鈣鋇合金中與鋁共存的元素主要有Si、Fe、Ba、Ca,實驗證明,Si含量小于35%、Fe含量小于40%、Ba含量小于12%、Ca含量小于12%時,不干擾鋁的測定。
(5) EDTA加入量:EDTA(0.02mol/L)加入量要比金屬量過量5~6mL,但不能過量太多,以免影響后面的操作;如果由于合金的成分變化大造成金屬量變化大,加EDTA后應調節酸度,溶液變渾濁,說明EDTA加入量不足,要先加入氫氧化鈉使之澄清,補加EDTA后,再調節酸度。
(6)滴定時的溫度選擇:PAN指示劑與金屬離子形成的絡和物不易溶于水,從而使指示劑僵化,因此滴定時溶液的溫度應保持在70℃左右。
2.3.4 鋇的測定最佳條件選擇
(1)顯色酸度的選擇及控制:鋇與DBS-偶氮砷在微酸性下形成配合物[3]。本方法中,吸取母液1~2mL,溶液的pH值在2左右,能夠滿足顯色條件。
(2)隨著草酸用量的增加,吸光度趨于降低。草酸用量在2.0~5.0mL之間時,吸光較高且穩定。本法選用4.0mL。
(3)干擾離子的影響及消除:加入4.0mL草酸,不大于8%的鈣不干擾10%以上鋇的測定。
2.4 方法準確度和精密度實驗
取硅鋁鈣鋇合金標樣1份,其含量為:Si 29.04%,Al 15.58%,Ba 8.50%,Ca 4.20%。按擬定方法進行8次平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準確度及精密度實驗結果 % |
||||
分析元素 |
測 量 值 |
S |
X平均 |
CV |
Si |
29.13 29.09 28.99 29.20 29.08 28.94 29.21 28.94 |
0.107 |
29.07 |
0.37 |
AI |
15.51 15.49 15.38 15.69 15.60 15.72 15.81 15.39 |
0.157 |
15.57 |
1.01 |
Ba |
8.47 8.49 8.40 8.49 8.65 8.59 8.67 8.55 |
0.093 |
8.54 |
1.1 |
Ca |
4.15 4.22 4.35 4.29 4.33 4.25 4.15 4.22 |
0.075 |
4.25 |
1.77 |
參考GB/TI109-1997《硅鋁鈣鋇合金化學分析方法》中允許差的要求,從表5可以看出,本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滿足該標準要求,并且滿足日常生產控制分析要求。
3 結 論
實驗證明,硅鋁鈣鋇鐵合金中主元素快速系統分析方法簡單、準確、快速,縮短了分析周期。其準確性、重現性、穩定性均可滿足日常生產分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