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鎳鋅儲量世界排名第一,銅、鈷和鉛的儲量全球排名第二,詳見表1;然而,在資源開采方面卻不盡如人意,僅有鎳和鈷的礦產開采量位居前列,而銅、鉛、鋅的開采量甚至還落后于美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中國,其世界排名在6~10位。目前,俄羅斯的有色金屬礦物原料基地大多數還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建設起來的,具有成本高的特點,也見表1;從短期開采戰略來看,這些基地不僅能夠滿足俄羅斯工業領域對礦物原料的需求,而且還可以對一些金屬原料增大出口,特別是可以扭轉對鉛金屬進口的局面。
表1 俄羅斯有色金屬礦物原料基地概況(2007年1月1日公布)
金屬 |
A、B、C1、C2級儲量(百萬噸∕A、B、C1級所占份額(%)) |
A、B、C1、C2級儲量占分配資源份額(%) |
開采量∕1991年的開采水平(百萬噸) |
世界占比(%)∕排名 |
主要企業數量∕占開采份額 |
A、B、C1級儲量∕開采保障期(年) |
A、B、C1、C2、級儲量中預測資源所占份額(C2級為假設量)(%) |
|
儲量 |
開采量 |
|||||||
銅 |
87∕74 |
68 |
0.79∕1.0 |
9.8∕2 |
5.1∕6 |
8∕0.9 |
82 |
16 |
鎳 |
-*∕73 |
91 |
0.36∕1.1 |
-*∕1 |
24.8∕1 |
4∕1.0 |
-* |
-* |
鈷 |
-*∕66 |
81 |
0.016∕1.1 |
-*∕2 |
25.2∕1 |
4∕0.92 |
-* |
-* |
鉛 |
20∕69 |
84 |
0.07∕0.96 |
13.6∕2 |
2.0∕7 |
3∕0.86 |
197 |
19 |
鋅 |
61∕72 |
85 |
0.30∕1.0 |
20.1∕1 |
2.9∕10 |
6∕0.8 |
146 |
25 |
備注:鎳和鈷的數據未公布。
一、資源分布
(一)銅
俄羅斯銅礦物原料基地主要呈現為綜合類銅礦床,包括銅鎳礦床、銅鋅黃鐵礦礦床、銅砂巖等,大多數為過去已探明且早已投產的已知項目,開采區域主要集中在南烏拉爾與中烏拉爾、泰梅爾、科拉半島礦區。儲量平衡表內銅儲量分布在126個礦床中,共約8700萬噸(A2、B、C1級儲量占74.5%),這其中約23%的銅礦儲量賦存于烏多干斯克礦床中。在目前條件下,銅的礦物原料基地及其工業開發前景已得到確定。
(二)鎳
俄羅斯預估鎳資源量約2230萬噸。鎳儲量分布在43個礦床中(有14個為平衡表內儲量),其中有21個為硫化銅鎳礦床,19個為鎳硅酸鹽類型,其余以伴生組分形式賦存于2個鈷礦床和1個硫化銅礦床中。與大多數國家鎳企業所擁有的大量硅酸鹽型礦石不同,在俄羅斯,89%已探明的A、B、C1級儲量和92%的開采量為硫化銅鎳礦石。鎳礦物原料基地主要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諾里爾斯克地區的3個礦床:諾里爾斯克1號礦床、塔爾納赫礦床和十月礦床,約占鎳平衡表內儲量的68%以上。
(三)鈷
俄羅斯現有鈷儲量73萬噸。平衡表內鈷儲量分布在3個原生礦床(占儲量的0.9%)和57個含鈷礦床中。對含鈷礦床的處理又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運營開發回收鈷的工序,另一類是鈷未被回收,而是直接將其富集在待加工尾礦中?;厥这挼墓に囘m宜于硫化銅鎳礦床與硅酸鹽類礦床,俄羅斯67.9%和13.8%的鈷儲量分別賦存于這兩類礦床中。未回收鈷的礦床包括磁鐵礦、銅黃鐵礦、錫、鉍、菱鎂礦等礦床,約占鈷儲量17.4%。
(四)鉛
已探明的鉛平衡表內儲量1980萬噸,賦存于88個礦床當中,其中A、B、C1級儲量占到69%。俄羅斯鉛礦物原料基地主要呈現為原生型鉛鋅礦床(占儲量90%)。在這類礦床當中,65%以上的儲量分布在3個礦床中:奧澤爾礦床和霍洛德尼斯克礦床(位于布里亞特共和國),以及戈列夫斯克礦床(位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不過產量并不高(鉛產量3.44萬噸/年),僅有戈列夫斯克礦床進行少量露天開采。其余10%儲量呈現為銅鋅黃鐵礦、含銀多金屬礦和含錫多金屬礦,目前,這類礦石當中的鉛并未被回收,而是堆積在待處理的尾礦之中。
(五)鋅
鋅平衡表內儲量6080萬噸,賦存于130個礦床當中,其中A、B、C1級儲量占到72%。俄羅斯的鋅儲量主要呈現為銅鋅黃鐵礦型(占儲量25.5%)和鉛鋅礦床(占儲量71%)。就鉛鋅礦床而言,有5個大型礦床:位于布里亞特共和國的霍洛德尼斯克礦床和奧澤爾礦床,位于新地島的巴弗洛夫斯克礦床,位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戈列夫斯克礦床,以及位于阿爾泰邊疆區的科爾巴利辛斯克礦床,它們占到俄羅斯59%鋅儲量。其余儲量賦存于含銀多金屬礦和含錫多金屬礦中,目前,這類礦石當中的鋅并未被回收,主要是堆積在待處理的尾礦當中。
俄羅斯鉛鋅礦床的最大特征是金屬品位較低,系難選礦石(阿爾泰邊疆區),而且多數儲量分布在偏遠欠發達地區(如新地島),礦山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如阿爾泰邊疆區安加拉河道),對生態環境要求也很高(特別是貝加爾湖保護區),從而極大地削弱了俄羅斯鉛礦原料基地的競爭能力,致使鉛與鋅儲量能夠投入開采的量非常少。因此,俄羅斯目前陷入了擁有豐富的儲量,卻依賴進口加工二次原料來滿足國內鉛需求的尷尬窘境。
礦物原料基地的預測資源構成分配如圖1所示,特別是P,級占到A、B、C1、C2級(假定等級C2)儲量的份額竟達到25%鋅、19%鉛和16%銅。就鎳和鈷而言,預測資源的份額還要低一些。如果考慮到預測資源轉化到儲量的風險因素,那么現實當中勘探出新礦床的概率可能還會更低。從長遠角度考慮,原料基地若要滿足有色冶金行業的需求,就必須補充一些包括傳統與非傳統類型在內的工業級礦床(如斑巖銅礦),當然,原料基地可以是現有企業所在區域,也可以是新的地區。
儲量等級:1-A、B、C1;2-C2;3-P1;4-P2;5-P3;6-平衡表內儲量。
0.16-假設等級預測C2與A、B、C1、C2級儲量總量之比
(鎳和鈷儲量因數據未公布無法統計)
圖1 俄羅斯有色金屬礦物原料基地的儲量分布結構
西伯利亞聯邦區的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見圖2)最為豐富,這里集中有銅(68%儲量)、鎳(72%儲量)、鈷(64%儲量)和鋅(68%儲量)等大型礦床,其中最為罕見的、且對俄羅斯具有戰略意義的世界級工程項目有:諾里爾斯克礦床群、烏多干斯克礦床、戈列夫斯克礦床、霍洛德尼斯克礦床和奧澤爾礦床;其次是烏拉爾聯邦區和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這里擁有26%銅、21%鈷和23%鋅,主要賦存于烏查林斯克、烏澤爾根斯克和蓋辛基等大型的銅鋅黃鐵礦礦床,以及米赫葉夫斯克和多明斯克大型斑巖銅礦床和布魯克達爾硅酸鹽鎳礦床當中。預測資源量的大部分也集中在西伯利亞聯邦區,只有很少一部分集中在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和烏拉爾聯邦區,但這里開采有色金屬的潛質很大,因此必須加強對該礦區礦產的預測與普查工作,工作的重點就是要查明新的地質工業類型礦床,因為實際上在所研究區域發現傳統類型的大型優質項目的概率微乎其微。
圖示代號:1-西伯利亞聯邦區;2-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3-烏拉爾聯邦區;
4-西北聯邦區;5-南部聯邦區;6-遠東聯邦區。
圖2 俄羅斯聯邦區A、B、C1、C2級平衡表內儲量的分布
俄羅斯有色金屬原料基地的總體特征表現為申請開發的程度較高(見圖3),鎳、鈷、鉛、鋅儲量的分配率達到81%~89%,銅儲量的分配率達到68%。但原料基地的工業開發程度很不均衡,有些金屬的礦產開采率還非常低。俄聯邦ABC1C2級鉛儲量的總開采率僅為6%,鋅為14%,而銅的總開采率達到46%,鈷為65%,鎳為72%。鉛與鋅儲量的開采率低也恰好反映了原料基地的特點。在銅的未分配資源中,較大的礦床是位于赤塔州的烏多干斯克銅砂巖礦床。另外,未分配資源礦床的另一特點是多數分布在偏遠落后(如沙烏林斯克礦床)和礦山地質條件復雜(如烏拉爾的銅鋅礦、阿爾泰邊疆區的多金屬礦和諾里爾斯克1號礦床南部)的地區,礦石品質較差,不易于選別(如阿爾泰邊疆區和濱海邊疆區的多金屬礦床),且規模也不大。
圖3 俄羅斯有色金屬礦床A、B、C1、C2級儲量的申請開發狀況
二、開發狀況
通過對1991~2006年年間礦物原料基地的綜合分析表明,俄羅斯在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抑制了有色金屬原料基地的發展,導致勘探儲量縮小,一些企業的原料基地枯竭,傳統采區停止出礦;有些礦床由于追求利潤,選擇開采更為優質礦產,從而喪失價值,詳見圖4。到2006年,各種金屬的開采量已超過了改革以前的水平,并保持著持續增長的態勢;但同時,各種有色金屬的儲量并沒有相應增長。預計隨著礦產業主或者聯邦機構對地質勘探工作投入力度的加大,遠景儲量減少的局面將會得到徹底改變。
A-銅;B-鎳;C-鉛;D-鋅。
圖4 1991~2006年間俄羅斯有色金屬礦床A、B、C1級儲量、
開采量與均衡系數(設定1991年=1)的動態示意圖
多數金屬的開采不僅完全可以保障俄國內的需求,甚至還可以出口,只有鉛的消費依賴進口。有色金屬的開采(鎳78%,鈷73.5%,鉛71%,銅62%)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聯邦區,見圖5;僅有鋅金屬生產,主要集中在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和烏拉爾聯邦區(49%和30%),另外,有較大份額的銅(34%)和鈷(16%)也采自這里。
圖示代號:1-西伯利亞聯邦區;2-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
3-烏拉爾聯邦區;4-西北聯邦區;5-南部聯邦區;6-遠東聯邦區。
圖5 俄羅斯有色金屬開采結構圖(按聯邦區分布劃分)
(一)銅礦生產
俄羅斯2006年的采銅量為79.35萬噸,大部分銅采自諾里爾斯克礦床群的銅鎳礦床(占60%左右的開采量;其中十月礦床產銅41.47萬噸,塔爾納赫礦床產銅4.97萬噸,諾里爾斯克1號礦床產銅1.42萬噸);另外,30%的開采量來自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和烏拉爾聯邦區的銅鋅黃鐵礦礦床,其中蓋斯克礦床產銅6.38萬噸,薩菲亞諾夫斯克礦床產銅3.64萬噸,烏澤爾根斯克礦床產銅2.59萬噸,烏查林斯克礦床產銅2.01萬噸,萊特礦床產銅2.18萬噸,朱辛斯克礦床產銅1.80萬噸。8家大型企業壟斷著俄羅斯90%的銅開采量。近年來,大量開采富礦是這些礦床保持高出礦量的主要原因。在被開采的工程項目中,約有一半的礦石品質明顯優于平衡表內儲量的品質(約在1.2~1.5倍之間),特別是在諾里爾斯克大型礦床群的十月礦床和塔爾納赫礦床尤為明顯(達到3倍以上)。
表2 俄羅斯有色金屬主要生產企業(2007年1月1日公布)
備注:*從2004年起已停止開采,2001年仍然保持最大開采水平。
(二)鎳鈷生產
鎳(2006年產量為36萬噸)和鈷(2006年產量為1.6萬噸)主要采自西伯利亞聯邦區和西北聯邦區,其中諾里爾斯克礦床群的產量占比為鎳78.2%和鈷72.2%,西北聯邦區(摩爾曼斯克州)的硫化銅鎳礦床的產量占比為鎳13.7%和鈷10.4%;僅有8%鎳和16%鈷采自烏拉爾的硅酸鹽礦。鎳和鈷的開采情況全部集中在4個企業,詳見表2;其平衡表內90%儲量處于可開采狀態。
(三)鉛鋅生產
2006年俄羅斯鉛的開采量為7.06萬噸,有11%鉛采自銅黃鐵礦、含銀多金屬礦和含錫多金屬礦,但并沒有實施回收。所有的鉛均產自13個鉛鋅礦床。西伯利亞聯邦區和遠東聯邦區的3家企業占據著俄羅斯87.4%的鉛開采量,詳見表2。
俄羅斯在2006年共開采鋅30.3萬噸,其中80.7%鋅采自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和烏拉爾聯邦區的20個銅鋅黃鐵礦礦床,另有19.1%鋅采自13個鉛鋅礦床。就儲量而言,有71%鋅賦存于鉛鋅礦床中。在開采含銀多金屬礦和含錫多金屬礦床方面,鋅幾乎全部被丟棄,大部分鋅(80%)產自6家企業,詳見表2。需強調指出,處理銅鋅黃鐵礦的鋅回收率較低(不超過71%),而在處理這類礦石的尾礦中鋅含量卻較高(約1.22%)。
(四)小結
就已達到的開采水平而言,可供有色行業開采的儲量保障年限還是較長的:鎳>50年,鈷60年,銅82年,鉛197年,鋅146年。但就具體企業而言,差異很大。例如在2025年前后,現有采礦產能將有相當一部分退出生產(按金屬量計):銅-46%,鎳-47%,鈷-42%,鉛-85,鋅-64%。
最為嚴峻的問題是,要對位于南部聯邦區、烏拉爾聯邦區、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和西伯利亞聯邦區等老礦區現有大型企業的原料基地進行補充,因為大部分有色金屬的開采都集中在這里。退出的產能最好能利用潛在的資源來補充,最為靈活的當屬資源已分配(準備開采)和未分配的礦床,況且這部分資源還很豐富。然而,這些礦床所處的礦山地質條件卻十分復雜,埋藏深,只能實施地下開采。還有些礦床比現開采礦床的礦石品質更差,只適宜于在有色金屬維持高價位的情況下開采。
因此,在這些區域最為現實的問題是:首先要對整個工程項目的側翼和深部采礦層的預測資源進行再論證;其次要尋找、勘探新的、可以較小但品位高且易于分選的礦床;第三要對多年來占用大量用地(包括農業用地)并影響生態環境的尾礦進行處理;最后要改進選礦工藝,從提高有色金屬回收率方面人手,進一步提高礦石的綜合利用。目前,許多有色冶金企業已著手補充原料基地資源方面的工作。
三、俄羅斯企業發展戰略與前景分析
諾里爾斯克鎳礦冶股份公司是俄羅斯有色冶金行業的龍頭企業,其產品產量在俄國所占的份額為:鎳78%,鈷72%,銅60%,鉑族金屬95%。在2025年之前,俄國內上述金屬的開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該公司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發展戰略。公司的原料基地包括已開采的(約占65.1%)和準備開采的(約占34.9%)儲量,主要有諾里爾斯克1號礦床、塔爾納赫礦床和十月礦床的致密型、浸染狀礦石和銅礦石,開采的礦場有7個。
俄羅斯礦產資源分布圖
在已開采的儲量當中,致密礦石占10%,浸染狀礦石占81%,銅礦占9%。最具價值的是致密礦石,其特點是礦石品位高:3%~6%鎳,約0.2%鈷,約5%~10%銅,9~32克/噸或更高的鉑族金屬。開采仍然延續了前蘇聯時期確立的采礦體系,優先開采致密礦石-占總開采量50%以上(其中鎳占83.6%,鈷86.3%,銅46%)。現開采礦石總儲量(A2,B,C2級)的保障年限在100年以上,致密礦石的開采年限則小于20年(見表2)。若保持目前產能生產,那么在2018~2020年間,占總采出量超過47%鎳、43%鈷和66%銅的共青團礦山與十月礦山的致密礦儲量將被采光。
致密型礦石退出的產能(年產銅22萬噸、鎳11.9萬噸和鈷4866噸)可由在2006年投產的斯卡利斯特礦山補充,同時,深部及北部礦山可以彌補十月礦山與共青團礦山開采浸染狀銅礦的產能。另外,與2007年相比,幾個新礦山的設計產能可使銅礦與浸染狀礦石的總出礦量每年增加710萬噸或3.5~7.0萬噸鎳金屬-按礦石中鎳的平均品位計算(浸染狀礦石含0.5%鎳與銅礦含1.1%鎳)。因此,諾里爾斯克鎳礦冶股份公司的原料基地不僅能夠持續運營,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諾里爾斯克地區銅鎳礦床中銅、鎳、鈷的開采水平。
科拉礦冶股份公司的礦石開采主要依賴于對日達諾夫斯克礦床中央礦山的露天開采,其占俄羅斯企業總采礦量的占比為銅47%、鎳56.7%和鈷67%。然而,中央礦山將會在2010年之前采空。另外53%銅、43.3%鎳和33%鈷采自北部礦山(極地礦床)和考拉格德謝里瓦艾爾礦山(即格德謝里瓦艾爾與謝米列特礦床)。按現有采礦水平,極地礦山將會在2026年采空,考拉格德謝里瓦艾爾礦山也會在2028年采空。目前正在科拉半島建設年產能為600萬噸礦石的北部-深部礦山,將會通過地下開采法對日達諾夫斯克、突德羅、斯普特尼克、貝斯特林和韋爾赫礦床實施開采?,F投產的礦山不僅能彌補老礦山退出的產能,而且還可以保障公司長期保持年產銅2.3萬噸、鎳4.7~5.0萬噸和鈷1600~1700噸的水平。
南烏拉爾鎳業股份公司采用露天開采法開采位于奧倫堡州的布魯克達爾礦床三礦區和車里雅賓斯克州的薩哈林斯克礦床的儲量。公司的礦產保有儲量可開采87年,其中布魯克達爾礦山可開采100年以上,薩哈林斯克礦山可開采9年。
烏發列依鎳股份公司的原料基地為已開采和準備開采的謝羅夫斯克礦床(位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與從2004年起暫停開采又要恢復開采的切列姆尚斯克礦床(位于車里雅賓斯克州)的儲量。謝羅夫斯克礦山的保有儲量可開采30年,切列姆尚斯克礦山的設計開采期限為3年。謝羅夫斯克礦床準備投入開采的是三礦區和四礦區,計劃2009年投入運營,在2010~2011年達產后的年產能為鎳1.2萬噸和鈷1090噸。
在2020年之前,烏查林斯克采選股份公司卡瑪干斯克、烏查林斯克和塔爾干斯克礦床退出的產能(年產銅3.08萬噸,鋅9.16萬噸)部分可以由恢復開采的烏查林斯克、奧澤爾和西奧澤爾礦床(銅儲量160萬噸,鋅330萬噸)來補充。企業的原料基地將主要依賴對老希貝斯克礦床礦區進行的銅鋅黃鐵礦的地質勘探工作來維持,并計劃恢復對烏查林斯克選礦廠的尾礦處理,這里堆積著銅14萬噸、鋅35萬噸、金76噸、銀1000噸,以及硒、碲、銦、鉭等稀有元素。
蓋斯克采選股份公司計劃進行蓋斯克礦床深部與超深部采礦層儲量的開采設計,這樣可使地下礦山的產能由400萬噸提高到700萬噸,同時也相應提高了銅和鋅的開采量。
俄聯邦幾乎一半的采鉛量(48.7%)來自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戈列夫斯克采選股份公司露天開采的戈列夫斯克礦床,但露天開采的儲量預計到2011年采完,之后將沿安加拉河道實施新儲量(鉛775萬噸,鋅189萬噸)的地下開采,若能順利解決一些礦山技術問題,鉛的年開采量可由3.44萬噸提高到6.5萬噸。
為補充因魯布佐夫斯克礦床采空(到2015年)退出的產能,西伯利亞多金屬股份公司準備地下開采科爾巴利辛斯克礦床(鉛50萬噸,鋅240萬噸)和扎列琴斯克礦床(鉛3萬噸,鋅4萬噸)。同時,開采斯捷普諾耶礦床和塔羅夫斯克礦床的許可證也已辦妥。另外,公司還利用聯邦預算對工程項目附近區域進行多金屬礦的普查工作(茲梅伊諾戈爾斯克和魯布佐夫斯克礦區),若效果理想,公司將會參與競標以獲得地質研究和開發新項目的許可證。
遠東多金屬礦冶股份公司準備開采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和希林斯克等礦床。公司對斯米爾諾夫斯克礦床側翼和科瓦爾茨區段的預測資源進行了遠景評估與范圍限定。經普查與勘探表明,在現開采礦床的側翼和深部采礦層蘊藏著大量資源,不僅能夠補充2010年前后波爾菲利特礦區退出的產能,而且還能夠提高開采水平。2007年,利用聯邦預算針對南索羅茨區段多金屬礦開展普查評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得公司的鉛資源儲備增加了26萬噸,鋅增加了34.2萬噸。
第一礦山股份公司對從含銀多金屬礦中生產鉛精礦、按Austel工藝精煉的工藝過程進行了評估并取得成效,已計劃在哈卡斯共和國索爾斯克市建設一座新工廠。現正積極尋找含銀多金屬礦的鉛資源。截至目前,俄聯邦境內還沒有哪家企業在處理含銀多金屬礦時回收鉛。另外,第一礦山股份公司還計劃以希林斯克礦床為對象進行含錫多金屬礦處理的研究,如果此項工作進展順利,就不僅能夠補充有色冶金企業退出的產能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明顯提高開采水平。
除補充退出的產能外,針對礦物原料基地長遠發展的評估還必須考慮到俄國內有色金屬消費增長的因素,力爭擴大出口,特別是要改變進口鉛的局面,詳見圖6。據有關機構預測,與2007年相比,到2025年礦產開采業的發展情況是:銅是2007年的1.2倍,鎳1.3倍,鉛3.5倍(主要是加大二次原料的處理量),鋅2.6倍;早期建立的和當前在建的有色金屬礦物原料基地的后備原料完全可以保障這樣的增速需求。
圖示:A-銅,B-鎳,C-鉛,D-鋅;1-實際,2-預測。
圖6 俄羅斯1991~2006年間有色金屬儲量、開采量、產量、
進口量和出口量以及2025年前的預測分析示意圖(設定1991年=1)。
要擴大銅礦的開采量,一是依賴于對傳統地質工業類型的工程項目(位于烏拉爾的新烏查林斯克礦床和奧澤爾礦床的未分配資源)和新型斑巖銅礦床(位于車里雅賓斯克州的多明斯克和米赫葉夫斯克礦床,赤塔州貝斯特林斯克礦床)的開發,二是在現有項目的側翼和深部采礦層開展再次勘探、開發勘探和普查評估工作,以此來補充儲量。在擴大企業礦物原料基地方面,烏查林斯克采選股份公司的成功經驗值得推廣。當然,提高銅產量的關鍵因素還是要推行更為先進的工藝流程、改進對較貧礦石和老礦山生產的尾礦的選別方法,這其中也包括采用輻射選礦法對烏查林斯克礦區低硫化物和不合規格的銅黃鐵礦進行預選,從而明顯提高有價組分的回收率(約80%)。
諾里爾斯克鎳礦冶股份公司正在編制開發東薩彥鎳礦區鎳礦物原料基地的發展規劃。計劃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南部的金卡什斯克礦床為基礎,建設一個年開采礦石1000萬噸的露天礦,年產銅1.7萬噸、鎳3.9萬噸和鈷1700噸;儲量保有采期約22年左右。金卡什斯克礦床位于坎斯克成礦區,這也是幾年來公司為確保鎳儲量增長而持續進行地質勘探工作的成果,確保了新礦物原料基地的設立。預測儲量:鎳800~1000萬噸,銅300~400萬噸。
地質工藝科學生產股份公司準備開采位于堪察加邊疆區沙努奇斯克礦床1號礦體的鎳儲量,露天開采的坑深約430米,年開采礦石14萬噸,年產銅1200噸、鎳7800噸和鈷209噸;保有儲量可開采2.5年。其余儲量將按同樣產能利用地下礦山開采,保障期為7.5年。
為建立屬于自己的鎳鈷礦物原料基地,布魯克達爾冶煉廠計劃開采位于奧倫堡州布魯克達爾礦床/礦區的硅酸鹽礦石,產能為年開采礦石50萬噸,年產鎳3000噸和鈷340噸。該廠將采用新的采礦工藝,采用電熱法處理氧化鎳礦,并已掌握了生產鎳鐵的工藝。
2005年南烏拉爾鎳業股份公司開始了對公司60多年來積累的尾礦堆積物處理,年產鎳1200~1800噸。據公司估算,堆積物中的鎳含量為8000~12000噸,平均品位為11%鎳。近年來,公司明顯增大了對該類原料的處理量。
極地烏拉爾山脈
綜上所述,投入工業開發的全部工程項目(已分配資源)在2025年以前可保障增加的開采量為鎳19.5萬噸和鈷11282噸,其中處理硫化礦生產鎳18萬噸和鈷9850噸,處理氧化礦生產鎳1.5萬噸和鈷1400噸。這樣不僅完全能夠彌補在2009~2020年退出的產能(鎳17萬噸和鈷6750噸),而且還保障了預估資源量的增長。
在工業開采巴弗洛夫斯克、戈列夫斯克(地下礦山)、科爾巴利辛斯克、霍洛德尼斯克和奧澤爾等礦床之前,如果能順利解決影響開采的所有問題,那么,鉛產量便可提高3倍,達到年產21.41萬噸,鋅產量可提高2.7倍,達到年產81.25萬噸。這些產能的投產能使鋅的生產結構產生非常大的變化,開采鋅礦的重點將會從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和烏拉爾聯邦區的銅鋅黃鐵礦轉變為西伯利亞聯邦區和西北聯邦區的鉛鋅礦。另外,在北高加索、阿爾泰和濱海邊疆區,非常有前景的幾個礦床(未分配資源)還可以確保俄羅斯老礦區的那些企業大幅度提高鉛和鋅的開采水平。如果在烏拉爾聯邦區和普里沃爾日斯克聯邦區的銅鋅黃鐵礦礦床(未分配資源)也能投入開采,那么也必將提高銅與鋅的生產總量。
如果要對預備礦床(未分配資源)的儲量實施工業開采,前提就是有色金屬的價格要維持在高位,并且還要視當時具體情況預先進行地質經濟與工藝的再評估。盡管針對一些有戰略意義的礦床(如烏多干斯克、霍洛德尼斯克和奧澤爾礦床)進行過評估,但針對戈列夫斯克礦床的地下礦山仍然要求進行再評估工作。
四、結論與建議
有色金屬生產的持續快速增長必然會導致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儲量的減少。就鉛鋅金屬而言,新投入產能可保障維持開采40~50年,銅的保障期可能要短一些,而鎳和鈷的保障期則更短。俄國內有色冶金領域的境況是:如果某公司在俄國內是大型的生產商,那么,在世界有色金屬市場則是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因此,在有色金屬礦物原料基地的簡單再生產方面,均衡開采問題已經成為非常迫切且又棘手的問題,解決此類問題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加強現有的和擬建設的采礦企業所在區域的地質勘探工作,以使儲量不斷增加,維持并提高有色金屬的采礦水平(重點針對烏拉爾與北高加索的鉛、鋅、銅礦物原料基地)。
(二)在已確定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域建設礦物原料基地,如極地烏拉爾、普里安卡爾、外貝加爾和南雅庫茨克等地區。
(三)建設幾個品級高、礦山地質條件與地理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原料基地,最實際的措施是要減少鉛的進口,提高北高加索、阿爾泰和濱海邊疆區礦石基地的競爭能力。
(四)勘查出一批新的礦區和礦床,確保儲量的長期穩定增長;勘查重點包括:南烏拉爾和外貝加爾的斑巖銅礦床,東薩彥礦區的含鉑銅鎳礦床,烏拉爾和北高加索的銅鋅黃鐵礦礦床,位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赤塔州以及北高加索的鉛鋅礦床。
(五)加強含銀多金屬礦、含錫多金屬礦、銅鋅黃鐵礦和硅酸鹽鎳礦處理廢料的綜合開發利用工作。
(六)研究能充分回收含銀多金屬礦、含錫多金屬礦、銅鋅黃鐵礦和其它類礦石中有價組分的高效工藝。
(七)拓展礦物原料基地,保障俄羅斯遠東地區和北高加索共和國境內的社會穩定。具體為:維持采礦企業的產能,建設新的原料基地,保障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