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在有色金屬行業中的地位及特征分析
(一)地位變化分析
從行業資產、利潤和收入在全國的比重就可以看出河南省有色金屬行業在國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河南省有色金屬行業資產占全國的比重為10.16%,比2006年略有提高;利潤所占比例提高的幅度最大,2007年前11個月,河南省有色行業利潤占全國的18.13%,高出2006年超過3個百分點,在行業成本不斷提高,利潤空間被壓縮的2007年,河南省的利潤增速充分體現其有色金屬行業大省的優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 2004~2007年河南省有色金屬行業全國地位的變化
(二)企業特征分析河南省有色金屬企業共有色金屬企業383家,其中小型企業323家,占企業總數的89.81%,從資產比重來看,大型企業資產總計642.48億,平均資產45.9億,而小型企業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平均資產只有4587萬,充分表明河南省大企業優勢明顯,產業集中度加高。
從盈利狀況來看,中型企業2007年發展較快,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89.11%,利潤同比增長了120.22%。但是比較銷售利潤率可以發現,中型企業的銷售成本較高,銷售利潤率比大型企業低將近6個百分點。
表1 2007年河南省有色行業企業類型狀況
企業類型 |
銷售收入(億元) |
同比增長(%) |
利潤總額(億元) |
比上年同期增減(%) |
資金利潤率(%) |
銷售利潤率(%) |
河南 |
1488.34 |
48.64 |
177.12 |
39.66 |
30.78 |
11.90 |
大型 |
595.92 |
24.66 |
95.38 |
9.43 |
28.57 |
16.01 |
中型 |
507.99 |
89.11 |
53.17 |
120.22 |
30.11 |
10.47 |
小型 |
384.42 |
50.95 |
28.57 |
84.13 |
42.55 |
7.43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河南省有色行業經濟運行狀況從盈利能力來看,受到行業整體利潤空間壓縮的影響,利潤總額增速放緩導致銷售毛利率出現下降,只有15.75%,比2006年減少了兩個百分點,是四年來的最低點。但與全國水平相比,河南省有色金屬企業的銷售毛利率仍要高出5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的變動趨勢與銷售毛利率相同,06年之后開始下降,但資產報酬率卻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從償債能力來看,由于行業成本的上升,2007年河南省有色金屬企業的虧損面增加,從2006年的6.33%上升至8.88%;但是2007年河南省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利息保障倍數均得到改善,負債率比06年降低,而利息保障倍數要比06年有所提高。而且與全國水平的橫向比較表明,河南省企業的償債能力要遠高于全國水平。
由于07年國家開始限制冶煉行業的投資,資產增長率要低于2006年,同比增長只有30.06%,但增速仍然要高于全國,行業競爭的加劇和成本的增加使得銷售收入增長率和利潤總額增長率相比2006都有所降低。
應收帳款周轉率在2007年21.46,比2006年有很大的提高;產品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與2006年相比略有提高,產品庫存壓力減輕,總體來看營運能力逐年增強,而且要高于全國水平。
表2 2004~2007年河南省有色行業運行狀況
|
2007年11月全國 |
2007年11月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
|
|
盈利能力 |
|
|
銷售毛利率 |
10.47 |
15.75 |
17.93 |
15.96 |
17.47 |
銷售利潤率 |
6.04 |
11.90 |
12.62 |
9.90 |
10.10 |
資產報酬率 |
11.41 |
18.94 |
18.03 |
14.14 |
12.42 |
|
|
|
償債能力 |
|
|
負債率 |
61.18 |
59.43 |
69.52 |
71.87 |
71.08 |
虧損面 |
17.48 |
8.88 |
6.33 |
8.58 |
9.29 |
利息保障倍數 |
6.74 |
10.46 |
9.63 |
7.29 |
7.05 |
|
|
|
發展能力 |
|
|
應收帳款增長率 |
23.74 |
23.69 |
127.10 |
20.93 |
39.21 |
利潤總額增長率 |
26.57 |
39.66 |
95.91 |
36.46 |
62.20 |
資產增長率 |
26.98 |
30.06 |
47.69 |
17.77 |
25.00 |
銷售收入增長率 |
40.34 |
48.64 |
52.40 |
39.09 |
52.92 |
|
|
|
營運能力 |
|
|
應收帳款周轉率 |
17.78 |
21.46 |
16.64 |
21.08 |
18.40 |
產成品周轉率 |
21.49 |
28.87 |
28.35 |
28.64 |
25.56 |
流動資產周轉率 |
3.27 |
3.35 |
3.13 |
2.94 |
2.83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三、河南省有色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在河南省12個主要工業行業中,有色金屬產業的利稅總額近兩年已連續保持第一位,其中,鋁工業的產量、利稅都占到了河南省有色金屬工業總量的80%左右。“十一五”期間,河南省鋁工業將以發展煤、電、鋁、加工產業鏈條為主線,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推動產業整合,集約化發展氧化鋁,進一步提高電解鋁生產集中度,大力發展鋁的精深加工,基本實現了產品結構由初級原料為主向精深產品為主的轉型,形成以鋁精深加工為龍頭,氧化鋁、電解鋁集約化生產為基礎,大型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為支撐,上中下游配套和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格局。
(一)鋁精深加工的原料生產水平將得到提高伊川電力、新安萬基、焦作萬方、神火集團、中孚實業等骨干企業將增加優質鋁合金在電解鋁中的比重,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熱軋及連續鑄軋等技術,建成6條20萬噸以上熱軋及連續鑄軋生產線,滿足發展精深加工對原料品質的需要。預計到2010年,這些電解鋁企業壓延用鋁板錠、擠壓用圓棒、鑄造用鋁錠的合金化率要提高到80%以上。
(二)形成三大鋁精深加工鏈一是板帶坯料—中厚板—薄板—鋁箔精深加工鏈。依托中鋁鄭州鋁加工廠、鄭州鋁業、神火集團、中孚實業、焦作萬方、河南明泰等企業,重點發展箔材、PS板基、車用板材、集裝箱板材和冷藏箱板材等產品。預計到2010年,形成160萬噸加工能力,其中雙零箔15萬噸左右,實現銷售收入360億元。
二是鋁合金—壓鑄件精深加工鏈。以專用合金鋁為基礎,依托天元鋁業、河南天陽、焦作萬方、神火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汽車輪轂、車用鋁發動機、缸體等壓鑄零部件。預計到2010年,形成40萬噸加工能力,其中輪轂達到2500萬只、車用壓鑄件3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40億元。
三是鋁合金—型材精深加工鏈。依托河南輝龍、長葛天普、天元鋁業、河南中邁等企業,大力發展工業型材和高檔建筑型材。重點發展汽車、軌道客車、船舶、集裝箱等專用高精度工業型材和建筑裝飾型材產品。以現有骨干鋁加工園區為載體,積極承接沿海鋁加工產業轉移,加快產業集聚。到2010年,形成加工能力80萬噸,其中工業型材30萬噸、建筑型材5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
(三)發展七大鋁加工企業 中鋁公司、中色科技、伊川電力、新安電力將實現戰略重組,形成互補型產品結構。在新安萬基新建20萬噸熱連軋項目,形成35萬噸鋁加工能力;在伊川電力建設年產20萬噸高精度鋁板帶熱冷軋項目;鄭州鋁加工廠將建設12萬噸寬幅高精度鋁板帶箔深加工項目,到2010年,規劃形成50萬噸以上以鋁箔坯料、裝飾板、合金板、空調箔等中高檔鋁板帶箔為主導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140億元;焦作萬方將建設年產10萬噸鋁合金棒、20萬噸鋁板帶、300萬只輪轂等項目,到2010年,規劃形成30萬噸以鋁箔坯料、PS板基、車用板材、建筑裝飾板、汽車輪轂等為主導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中孚實業將建設年產4萬噸鑄造合金、17萬噸連續鑄軋鋁板帶等項目,到2010年,規劃形成20萬噸以合金板材、帶材、空調箔及鑄造合金等為主導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天元鋁業將建設年產5萬噸汽車鋁箔、240萬只輪轂、5萬噸工業型材、2萬噸鋁合金材料等項目,到2010年,形成20萬噸以車用鋁材為主導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河南輝龍將建設萬噸級大型擠壓機等項目,整合河南鋁型材加工資源,使鋁型材加工生產線達到40條,到2010年,形成15萬噸以汽車、軌道客車、船舶用型材及大截面工業型材為主導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河南明泰建設4條PS板成品生產線、瓶蓋料生產線,到2010年形成30萬噸以PS板基、深沖料、易拉罐瓶罐料、鋁箔等為主導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神火集團將建設年產15萬噸鋁箔坯料、5萬噸雙零寬幅鋁箔、300萬只輪轂、2萬噸汽車壓鑄件、5萬噸優質鋁合金等項目,到2010年,規劃形成30萬噸以上以高精度寬幅雙零鋁箔、鋁箔坯料、車身板、PS板基、輪轂、車用鋁發動機及缸體壓鑄件等為主業的。
到2010年,7大企業集團鋁加工能力達到195萬噸,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
(四)氧化鋁和電解鋁行業得到集約發展根據河南省政府提出的鋁土礦資源整合方案,省內鋁土礦資源將得到優化配置,由于市場準入門檻的提高,氧化鋁項目的盲目投資將減少。由中鋁公司與新安電力、東方希望、開曼合作的豫西氧化鋁生產基地以及中鋁河南分公司、中州分公司兩大氧化鋁基地將得到快速發展。預計2010年,鄭州、焦作、豫西3大氧化鋁生產基地產能分別達到200萬噸、220萬噸和300萬噸左右。
河南省內電解鋁行業將繼續得到整合,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淘汰落后發電裝機要求,支持骨干企業在兼并重組、提高綜合利用與技術裝備水平的基礎上適度發展電解鋁,擴大規模優勢。2010年,伊川電力、新安電力、焦作萬方、中孚實業、神火集團、商電集團等6家企業電解鋁產能都要達到40萬噸左右,占全省總規模的比重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