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csgo大姐姐awp,三年电影手机在线观看免费 ,极品教师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推廣 熱搜: 電解鋁  鋁合金  陽極氧化  熱處理  氧化  工藝  鋁及鋁合金  技術  鋁土礦  鋁材加工 
 

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規定(一)

   日期:2011-04-13     瀏覽:3353    評論:0    
  
中色協產字[2001]208號
 
    由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主編,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沈陽鋁鎂設計研究眼、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參編的《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規定》,已經專家審查通過,自2001年11月1日起試行。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以(85)中色基字第1484號頒發的《有色冶金企業可行性研究內容和深度的原則規定》(試行)同時廢止。
 
    各單位在執行中如有修改意見和建議,請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工程建設標準規范管理處聯系。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規定
 
    主編單位: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
 
    參編單位: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沈陽鋁鎂設計有色研究院
 
              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
 
    批準部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試行日期:2001年11月1日
 
    前言
 
    《有色冶金企業可行性研究內容和深度的原則規定》自1986年頒發執行已有15年,對加強有色金屬企業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提高工程投資效益,規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稅收體制、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也均有新的舉措。更重要的是有色行業的建設、生產、經營面臨著劇烈競爭環境,迫切需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都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勢下,根據可行性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按照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局1999年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計劃,由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昆明有色冶金設計院、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對《有色金屬企業可行性研究內容和深度的原則規定》做了必要的修改和新的補充完善,同時由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參加審查,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均提出了函審意見。修訂完成的《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規定》(試行),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2001年10月15日以中色協產字[2001]208號文批準發布。
   
 
    1.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設前期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基本建設程序中的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是:根據與項目有關的國民經濟長遠規劃、地區規劃、行業規劃的要求,對建設項目的技術、工程和經濟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全面分析和多方案比較,從而對擬建工程項目是否應該進行建設以及如何建設作出論證和評價。為加強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在總結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并參照國內外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經驗和慣例,特制定本規定。
 
    2.本規定適用于國內大型、重點有色金屬礦山、冶金工廠、有色金屬加工廠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編制工作。對于引進、援外、合作、合資經營等項目以及設備進口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并對項目的合資方式,經營管理體制、收益分配、債務承擔,產品銷售等重要內容做出協議,且國內配套項目應落實。中、小型項目以及其他單項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可參照本規定酌情調整。屬于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或其他特殊的單項工程項目,應按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規定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沒有特殊規定的,可參照本規定編制。
 
    氧化鋁廠及一些尚未列入的主要工藝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可按各相關單位的有關編制規定執行,亦可參照本規定編制。
 
    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必須客觀,公正,科學地進行工作,各有關方面不得進行干予,若有指令性文件,亦應與可行性研究報告一并存檔,以備復查;可行性研究報告中,不應有虛假說明、誤導性和重大遺漏,應如實反映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的不同意見;編制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要做到內容完整,文字簡練,文件齊全,并應有編制單位的行政、技術負責人及項目總設計師簽章或署名。同時,負責可行性研究的單位要對報告的質量負責。
   
 
    1.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設前期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基本建設程序中的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是:根據與項目有關的國民經濟長遠規劃、地區規劃、行業規劃的要求,對建設項目的技術、工程和經濟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全面分析和多方案比較,從而對擬建工程項目是否應該進行建設以及如何建設作出論證和評價。為加強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在總結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并參照國內外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經驗和慣例,特制定本規定。
 
    2.本規定適用于國內大型、重點有色金屬礦山、冶金工廠、有色金屬加工廠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編制工作。對于引進、援外、合作、合資經營等項目以及設備進口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并對項目的合資方式,經營管理體制、收益分配、債務承擔,產品銷售等重要內容做出協議,且國內配套項目應落實。中、小型項目以及其他單項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可參照本規定酌情調整。屬于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或其他特殊的單項工程項目,應按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規定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沒有特殊規定的,可參照本規定編制。
 
    氧化鋁廠及一些尚未列入的主要工藝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可按各相關單位的有關編制規定執行,亦可參照本規定編制。
 
    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必須客觀,公正,科學地進行工作,各有關方面不得進行干予,若有指令性文件,亦應與可行性研究報告一并存檔,以備復查;可行性研究報告中,不應有虛假說明、誤導性和重大遺漏,應如實反映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的不同意見;編制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要做到內容完整,文字簡練,文件齊全,并應有編制單位的行政、技術負責人及項目總設計師簽章或署名。同時,負責可行性研究的單位要對報告的質量負責。
 (10)當廠(礦)區附近有機場、通訊、電器、軍事設施及跨越鐵路或航道時,需取得這些單位主管部門認可的文件;
 
    (11)關于資金籌措方面的有關部門協議;
 
    (12)關于主要原料、燃料供應方面的協議;
 
    (13)估算和技術經濟分析所必需的基礎資料;
 
    (14)改擴建工程時,原企業的有關部門資料;
 
    (15)業主委托設計單位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設計委托書或工程咨詢(設計)合同。
 
    當個別資料業主暫不能提供時,則應由設計單位與業主一起,以設計聯絡會會議紀要的方式加以確定,并經業主確認后,以文件形式提供給設計單位,作為本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
 
    6.可行性研究報告應達到規定要求的內容和深度,可行性研究所提出投資估算的精確度,要控制在與初步設計概算的出入不得大于10%。項目的規模、工程內容、標準、工藝流程及產品方案一經批準后不得任意改變,涉及上述內容的重大變更,要報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單位重新審批后方可實施。
 
    7.項目建設單位應委托經國家主管部門審定的有資質的工程咨詢(設計)單位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咨詢(設計)單位報送可行性研究報告時,須將本單位《工程咨詢資質證書》正本縮印件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一并報送。對無資質證書或超越資質等級的工程咨詢單位編制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有關部門不予評估。
 
    對參與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員,應在工作資歷、業務水平和工作經驗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同時必須安排足夠的工作周期和研究費用。凡外部條件困難,生產工藝復雜或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大型工程項目,自簽訂合同生效日起,6至12個月提交報告。條件簡單,工藝成熟的項目,4至8個月提交報告。特殊項目應與業主協商確定,但不應少于3個月。
  8.本規定的章節劃分,只反映可行性研究階段各專業本身的內容和深度,不作為不同性質建設項目的章、節劃分依據,各設計、咨詢單位應根據工程項目的不同性質、不同特點和不同的要求,作必要的調整和增刪。
 
    本規定各章、節的內容,也不作為各設計、咨詢單位內部專業分工的依據,各單位可根據各自的習慣進行專業分工。
 
    9.多個咨詢(設計)單位共同承擔項目時,應確定其中一個單位為總體編制單位。總體編制單位應負責與有關單位共同協商,使各部門工作相互銜接、標準統一、不重復、不漏項,并應對總體方案優化負責。參予編制單位應按總體編制單位的要求,保證質量和進度。
 
    10.根據國家[1996]36號“國務院批轉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意見的通知”的要求,凡具備資源綜合利用條件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必須具有資源綜合利用的內容,否則有關部門不予審批。
 
    11.積極推廣先進工藝技術和盡量采用國產設備。
 
    12.可行性研究報告必須作出多方案比較,特別是對關系到項目建設條件,經濟效益以及環境影響等重大問題要認真進行方案比較和優化,從中選出技術上先進、可靠,經濟上合理,建設上可行的方案作為推薦方案,這是決策階段的必要步驟和科學決策的主要依據。
 
    13.對特大型項目,涉及原材料或產品進出口的項目、涉及較大數額外資的項目以及由于產品價格不合理,嚴重扭曲經濟效益的項目,根據國家需要決定是否進行國民經濟評價。
 
    14.經濟評價工作應按本規定所列各項經濟評價指標、計算公式、計算表格及重要參數進行,以提高項目之間的可比性。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提出補充比較指標或表格。若在具體工作中需改變某些重要參數,應說明其理由。
 
     15.改擴建及增建新裝置的項目,原則上應采用“有無對比法”做經濟評價,客觀地反映出項目在全廠(礦)生產中的作用(如項目實施后的總體效益、負債、還貸和盈利能力情況的變化等)。
 
    16.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正式評估后,超過兩年才實施建設項目,原則上應重新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時效期內若發現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依據有重大變化時,項目建設單位亦應委托原編制單位及時修改補充或重新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報原主管單位組織重新評估。
 
    17.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執行國家現行的有關金融、財務、稅務、價格、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規和規定。
 
    18.各章表格應按章編流水序號。
 
    第一章 
 
    1.1 編制依據及原則
 
    1.1.1 編制依據
 
    1.項目建議書(或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審批文件;
 
    2.項目所在地區環保部門允許本項目在該預選場址建設的初步意見書;
 
    3.業主與編制單位簽訂的工程(咨詢)設計合同和委托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設計委托書;
 
    4.有關對外協作條件的意向性協議書等;
 
    5.水土保持方案大綱審批文件;
 
    6.需要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2  編制原則
 
    1.上級或委托單位對建設項目的具體要求;
 
    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則,包括對主要工藝及主要設備的先進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對節能環保的要求,業主對項目分期實施的要求,以及其他必須遵循的原則。
 1.2  項目概況及建設條件
 
    1.2.1  項目概況
 
    1.說明項目名稱、性質、規模及特點;
 
    2.說明項目背景、經營體制和投資意義;
 
    從市場分析、綜合利用、工業布局、國防軍工特殊需要、銷售設想、企業獲利、競爭能力等方面,綜合分析和論述本項目的投資意義;
 
    3.說明目前現有企業基本情況;
 
    4.說明建設項目的地理交通位置、隸屬關系及區域經濟地理概況。
 
    1.1.2  建設條件
 
    1.原料供應狀況;對礦山項目,應簡單介紹地質資源;
 
    2.水、電、汽(氣)、燃料供應狀況;
 
    3.地理位置、交通運輸條件、氣象條件及地震烈度;
 
    4.籌資設想及費用;
 
    5.其他。
   
    1.3  項目設計范圍與項目界區外配套工程
 
    1.3.1  根據設計委托書要求,明確項目工作范圍
 
    1.3.2  界區外配套工程項目的協作和分工
 
    1.3.3  大型項目應列出主要單項工程的一覽表
 
    1.4  建設方案
 
    1.4.1 產品方案
 
    1.4.2 建設方案
 
   論述各方案優缺點文字敘述加列表比較,提出推薦方案理由。
 
    1.5  環保、節能、安全衛生、水土保持與消防
 
    1.51 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1.5.2 能耗指標及分析(與同類項目列表比較)

  1.5.3 勞動安全衛生描述
 
    1.5.4 水土保持方案描述
 
    1.5.5 消防設施及描述
 
    1.6  項目計算進度安排
 
    1.7  設計創新內容
 
    1.8  投資及經濟效果
 
    1.8.1 投資
 
    1.總投資及其組成。根據建設部要求,應有一個標準的總投資組成(其中包括建設投資、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等);
 
    2.籌資額(注明其中鋪底流動資金額)。
 
    1.8.2 經濟效果
 
    1.年均銷售收入、年均稅金、年均利潤;
 
    2.平均投資利稅率;
 
    3.借款償還年限;
 
    4.內部收益率;
 
    5.投資回收期。
 
    6.項目凈現值。
 
    7.不確定性分析及化解風險措施。
 
    1.8.3  綜合評價
 
    1.9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列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或建議。
 
    1.10 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
 
    制訂統一的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格式(見表21-14、21-15)。根據項目情況,其內容可從標準格式中進行增刪。
 
編寫說明
 
    氣象條件及地震烈度統一在總論中敘及,其他專業勿需重復列出。
 
    第二章  市場分析
 
    市場分析是對市場規模、位置、特點、性質以及變化趨勢進行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市場需求分析,供應能力分析、產品研究(產品方案)、價格分析等內容。
 
   2.1  產品市場
 
    2.1.1  市場需求分析
 
    市場需求分析是對產品消費的分析。分析內容包括:
 
    1.消費量的分析-歷史趨勢;
 
    2.消費結構分析;
 
    3.消費地理分析;
 
    4.影響消費趨勢的因素(宏觀經濟政策等);
 
    5.替代品分析;
 
    6.主要消費者的情況分析;
 
    7.消費量預測。
 
    以上分析范圍是世界性的。但根據產品性質,對地區性產品可只進行區域性分析。
 
    2.1.2   供應能力分析
 
    供應能力分析。分析內容可包括:
 
    1.供應量的歷史趨勢;
 
    2.供應量的地理分布;
 
    3.原生供應與再生供應的關系;
 
    4.產量與產能的關系;
 
    5.資源存量分析。
 
    2.1.3  市場平衡分析
 
    市場平衡分析,對于廣泛存在國際貿易的產品,分析內容可包括:
 
    1.產銷對比;
 
    2.貿易分析(進出口分析);
 
    3.庫存分析。
 
    2.1.4  價格分析
 
    價格分析內容可包括:
 
    1.價格歷史趨勢及評述;
 
    2.價格與產銷和宏觀經濟的關系;
 
    3.價格預測;
 
    4.國內市場需求及價格預測后,還應對我國工業(尤其是鋁)現狀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換代的緊迫需求等進行闡述。
 
    2.2  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及動力
 
    2.2.1  原料
 
    2.2.2  燃料、輔助材料及動力
 
    2.3  競爭能力分析
 
    分析產品在國內外生產的競爭能力。從技術、質量、成本、環境影響、能耗等方面說明本項目在國內外同行業中的位置。
  
編寫說明
 
    1.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及動力的選擇主要決定于項目的技術要求及對供應市場的分析。
 
    2.為便于可行性研究的成本估算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要確定并分析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及動力的規格要求、需求量、來源、供應量、費用和風險等方面的一些關鍵問題。最后對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及動力供求及價格作出預測。
 
    3.為了使投入物成本最低化、風險最低化,應當對供應品采購進行設計,確定可能的采購方式。
 
    第三章  建設方案研究
 
    3.1  規模方案
 
    根據資金、資源、市場需求、自然條件、技術條件、區域經濟條件等方面,提出可能選擇的不同建設規模方案,并進行綜合比較。根據比較提出推薦的建設規模方案,論述項目擬采用規模的理由,以及預留發展余地分期建設或提前投產所需措施的理由。
 
    3.2 產品方案
 
    根據市場需求、技術條件等因素提出項目建設的產品方案,列出推薦的主產品、副產品以及中間產品的名稱、數量、規格、相態、質量和去向,以及產品執行的質量和技術標準。
 
    3.3 工藝方案
 
    3.1.1  工藝方案選擇的原則條件
 
    1.簡述有關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的要求,擬定工藝方案的選擇原則和要求;
 
    2.說明企業建設的技術目標。如開發新產品,擴充產品品種,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等;
 
    3.說明工藝技術來源。如自行開發、技術轉讓、引進技術等,并論述必要性和可靠性;
 
    4.簡述項目建設的外部條件。如供水、供電、交通、通信、輔助燃料等自然環境條件和地區經濟狀況等。
 
    3.3.2  采礦工藝方案
 
    1.開采方案
 
    首先確定采用露天或地下開采方式。當不能簡單確定礦床開采方式時,應進行露天開采與地下開采的技術經濟比較,簡述比較結果。
 
    2.露天采場境界方案比較
 
    對不同的境界方案,從基建剝離量、剝采比、建設周期、出礦品位等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提出最佳方案。
 
    3.采礦方法和采剝方法
 
    對地下采礦方法選擇應進行方案比較;對露天采剝方法應進行分析研究確定。
 
    方案比較內容包括:開采安全性、工藝流程復雜性、采礦勞動生產率、礦石貧化損失率、設備裝備水平、主要材料消耗、采切工程量、采礦成本等。
 
    露天開采采剝方法的確定、技術裝備、開采強度和經濟指標。
 
    4.開拓運輸方案
 
    開拓運輸方案是采礦方案比較中最普遍的課題。由于針對某一礦床,可以選擇的開拓運輸方案很多,先從項目的優缺點進行初步比較,就可以淘汰幾個方案,然后對剩下的方案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
 
    比較內容有:井巷工程量、露天剝工程離量、工程地質及施工條件、基建投資、生產經濟費用、地表工業場地配置,與選礦廠關系,占用土地數量等。
 
 
    5.其它方案
 
    開采方案、采礦方法、露天開采境界確定和開拓運輸為采礦專業工藝方案比較的主要內容。在特殊情況下,通風系統、排水系統和填充系統有可能要經過方案比較后才能確定推薦方案,并應對推薦方案作簡要說明。
 
    3.3.3  選礦方案
 
    選礦方案主要應包括碎磨、選別和脫水等工序。
 
    碎磨應以“多碎少磨”、“以碎代磨”或自磨、半自磨、礫磨、洗礦等做多方案比較,其設備可用國產或進口的做比較。
 
    自磨和半自磨應有試驗為依據。
 
    選別主要是根據試驗而決定,若試驗深度不夠,也可按類似廠礦的實際情況、或按顧客的要求而決定。
 
    選別應包括不同流程(預選、混選、優先及各種選礦方法、產品方案及綜合回收等)和所用設備的比較。
 
    脫水一般用二段,即濃縮和過濾(或壓濾),有特殊要求時可采用三段,即二段加干燥。粗粒重選精礦或非常容易過濾的物料可用水平帶式過濾機或自然脫水。
 
    碎磨主要是省功、節能。選別關鍵是如何實行先進的指標,還應進行投資比較和經營費目的比較。
 
    3.3.4  冶煉方案
 
    1.選擇參與比較的方案
 
    根據國內外技術發展狀況及本項目的具體條件,從技術可靠性、先進性,以及經濟合理性,排除一些明顯不可行的方案,選擇2~3個可能的方案參與比較,列出這2~3個方案的名稱并簡要說明。
 
    2.參與比較的方案在技術經濟上比較,見表3-1。
 
    經綜合分析,指出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提出推薦方案。
 
    5.其它方案
 
    開采方案、采礦方法、露天開采境界確定和開拓運輸為采礦專業工藝方案比較的主要內容。在特殊情況下,通風系統、排水系統和填充系統有可能要經過方案比較后才能確定推薦方案,并應對推薦方案作簡要說明。
 
    3.3.3  選礦方案
 
    選礦方案主要應包括碎磨、選別和脫水等工序。
 
    碎磨應以“多碎少磨”、“以碎代磨”或自磨、半自磨、礫磨、洗礦等做多方案比較,其設備可用國產或進口的做比較。
 
    自磨和半自磨應有試驗為依據。
 
    選別主要是根據試驗而決定,若試驗深度不夠,也可按類似廠礦的實際情況、或按顧客的要求而決定。
 
    選別應包括不同流程(預選、混選、優先及各種選礦方法、產品方案及綜合回收等)和所用設備的比較。
 
    脫水一般用二段,即濃縮和過濾(或壓濾),有特殊要求時可采用三段,即二段加干燥。粗粒重選精礦或非常容易過濾的物料可用水平帶式過濾機或自然脫水。
 
    碎磨主要是省功、節能。選別關鍵是如何實行先進的指標,還應進行投資比較和經營費目的比較。
 
    3.3.4  冶煉方案
 
    1.選擇參與比較的方案
 
    根據國內外技術發展狀況及本項目的具體條件,從技術可靠性、先進性,以及經濟合理性,排除一些明顯不可行的方案,選擇2~3個可能的方案參與比較,列出這2~3個方案的名稱并簡要說明。
 
    2.參與比較的方案在技術經濟上比較,見表3-1。
 
    經綜合分析,指出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提出推薦方案。
  1.工藝方案比較的任務:
 
    從幾種可能采用的方案中,擇優選出一種滿足客戶要求,符合國家技術發展和各項有關法規法令,工藝技術和裝備成熟的推薦方案。
 
    2.工藝方案比較的內容:
 
    (1)各方案產品的技術特性、達到的質量精度水平等,是否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和滿足規定要求的程度。
 
    (2)各方案適宜的產能,其與規定的產量要求是否相符。
 
    (3)各方案工藝生產線的組成,工藝和裝備特點,主要技術參數,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等。
 
    與工藝方案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工藝裝備的比較也應在此論述。
 
    (4)各方案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提供者,工藝技術和裝備取得的可能性,取得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條件及價格。
 
    (5)各方案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操作性能,對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
 
    (6)各方案對原材料、生產輔助材料、能源等的要求。
 
    (7)各方案的成品率、材料和能源消耗、建設投資、勞動定員、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經濟效益等有關的技術經濟指標。
 
    (8)各方案在節能、環境保護、勞動安全與衛生、消防等方面的問題。
 
    (9)各方案滿足客戶特定要求的程度。
 
    (10)在分期建設時,需對幾種可能采用的分期建設方案進行詳細論述和比較。
 
    3.工藝方案比較的注意事項:不得推薦和采用國家明令必須淘汰的工藝和裝備。
 
    4.工藝方案比較的順序:在總體方案綜合比較之后,如需進行各分段工藝和裝備的比較時,應從最終產品的生產(如:軋制、擠壓等)開始,向坯料準備(如:熔鑄等)方向逐段進行。
 
    3.4  廠址方案
 
    3.4.1   廠址建設條件分析
 
    1.概述建設項目的性質、工藝特點、企業用地、環境保護等因素對廠址的要求。
 
    2.廠址的自然地理概況
 
    (1)廠址的地理位置、區域位置、相鄰關系情況;
 
    (2)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區域地質構造。基本地震烈度、氣象條件等。鄰近水或建廠,還應說明江河、湖、海的水文條件。
 
    3.區域經濟與公用工程概況
 
    (1)按照建設項目的要求,簡述區域和城鎮的現狀、發展規劃、協作條件、生活福利條件,以及有關主管部門、規劃部門、投資方對廠址的要求。
 
    (2)外部交通運輸情況,分析原料、燃料、產品的運輸量與運輸條件。說明地區鐵路、公路、水路的運輸條件,各項技術參數,運量現狀,發展規劃,對項目交通運輸的滿足程度與要求。
 
    (3)給排水情況。
 
    (4)供電情況。
 
    (5)通信情況。
 
    (6)供熱情況。
 
    (7)土地使用情況。分析廠址占地數量與拆遷等條件。應說明獲得土地使用權所需的土地征用費用(或土地使用費用)、賠償費用、拆遷費用等。
 
    (8)廢物料的處理情況。分析本項目產生廢物料(含廢土石、廢渣)的情況。應說明本項目產生的廢物料的數量、形態、成分,是否對環境造成危害,運輸處理方式以及處理費用等。
 
    (9)其它情況,說明施工力量、建筑材料的供應以及勞動力的供應條件等。
 
    3.4.2  廠址方案
 1.說明廠址選擇的原則、主要依據。
 
    2.說明廠址方案的構成。
 
    3.說明廠址方案的分析比較以及廠址方案的優化。
 
    4.廠址方案的技術經濟及其它因素的比較。
 
    5.推薦廠址方案的論證。應歸納說明廠址方案的優缺點,分析論證,提出推薦方案。
 
    附表:1.廠址方案分析比較表;
 
          2.廠址方案技術經濟比較表;
 
          3.廠址方案其它因素比較表。
 
    附圖:1.廠址地理位置圖;
 
          2.廠址方案圖(包括水源地、電源地、電信局(所),各種進廠管線、廠外道路、廠外鐵路與接軌站;碼頭、鄰近的城、鎮、村、廢料場與生產區等)。
 
    附件:1.廠址占用土地征用(或使用)的協議;
 
          2.交通運輸(包括鐵路、公路、水運)的承運協議及鐵路接軌站的協議;
 
          3.使用外部動力公用設施的協議。
 
    3.5  企業總體布置方案
 
    3.5.1  企業的組成
 
    按企業的生產性質、規模所選定的工藝方案說明企業的組成。
 
    3.5.2  企業總體布置的原則及主要依據
 
    說明企業總體布置在合理利用土地,減少建(構)筑物及土石方工程量,減少運輸周轉,有利環境、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營造宜人的廠礦建筑外部環境空間,考慮發展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則。
說明企業總體布置在工藝要求、地形、地質、氣象、外部交通運輸、動力供應、當地城鄉規劃要求、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依據。
 
    說明占地面積、各相關工程所采用的主要控制指標。
 
    3.5.3  企業總體布置方案的構成
 
    說明各工業場地、居住區與公共設施的位置選擇與相互關系,各場地的控制高程與距離,各場地間運輸線路的連接,各場地的占用土地、拆遷情況,各場地對分期建設的適應、滿足情況,對于各種防護距離要求滿足的情況,企業外圍綠化、防護措施,改遷河流、鐵路、公路、輸電、通信線路的情況等。
 
    3.5.4  企業總體布置方案的比較
 
    說明各總體布置方案的技術條件、占地面積、工程量、投資費用、經營費用、環境保護、水土保護、土地復墾等情況。列表比較。
 
    3.5.5  推薦總體布置方案
 
    說明總體布置方案的優缺點,分析論證,提出推薦方案。
 
    附表:企業總體布置方案比較表(可列入正文)。
 
    附圖:企業總體布置方案圖。
 
    3.6  公用輔助設備建設方案
 
    3.6.1  給排水
 
    1.水源及凈化方案比較;根據工程用水要求、水源的水文和水文地質特征,地形條件,當地工農業用水情況,選擇合理的水源和凈化方案,提出推薦方案。
 
    2.外部輸水及排水;根據地形條件進行外部輸水和排水工程方案比較,提出推薦方案。
 
    3.6.2  供電方案比較
 
    根據工程用電要求,對外部供電方案,企業內部中壓(6、10kV)配電電壓等級進行方案比較。
 
 對需要建設自備電廠作為工作電源或一級負荷電源的企業,要進行充分論證,并說明一次能源(燃料、水力)資源情況和運輸及廢棄物的處理方案。
 
    3.7  其他方案
 
    3.7.1   尾礦設施、環境治理等方案
 
    根據項目的性質及業主要求確定。對制約項目建設或對項目建設有較大影響的其他有關重大原則方案,需要進行研究和論證。
 
編寫說明
 
    1.各專業的主要方案需要進行多方案比較時均在本章進行,在方案比較的基礎上提出推薦方案。本章所列出各節的內容并非必須全部進行方案比較,項目總設計師可根據項目特點和業主的要求,確定要進行方案比較的內容和參加專業。其余各章主要論述推薦方案的內容。
 
    2.工藝方案中需要說明的事項:
 
    (1)可行性研究的工藝方案必須進行多方案比較,客觀公正地反映參與比較各方案的優缺點,正確的提出推薦方案。
 
    (2)工藝方案的研究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 國內外已經明確的結論,或者是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加上國內外經驗,可以定性地作出方案個比較。
 
    ② 國內外沒有明確的結論,特別是新開發的工藝,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選擇兩、三個方案,進行定量的詳細比較。
 
    ③ 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或初步可行性研究)已對工藝方案作出明確的結論,不必再進行比較。對第一種情況可在本章內按提綱內容作出定性的比較并提出推薦方案,在冶煉及其以后各章中只做推薦方案的工作。第二種情況需要在冶金及其以后各章中按提綱內容作定量的比較并最終提出推薦方案,推薦的方案一般應與工藝推薦方案一致。特殊情況下未按工藝推薦方案選取必須充分說明原因。第三種情況可不作多方案比較,而只在本章對上一階段批準的方案作出說明。
(3)對改擴建項目,應在3.3.1條中說明原有企業的有關情況。
 
    (4)對技術設備引進項目,必須充分說明引進的目的和意義,并提出引進技術設備的報價。
 
    (5)對國內新開發的、首次工業化的技術,應重點論述工業化的可行性并附有新技術的鑒定報告。
 
    3.在廠址方案中需要說明的事項:
 
    (1)廠址方案的確定取決于以下四個因素:工廠自身對廠址的要求;廠址的自然狀況;廠址的外部狀況;設計人員上述的反映研究。因此,在廠址方案研究中,應當對上述問題進行描述。
 
     “廠址建設條件分析”中的“給排水情況”,應說明本項目對水量、水質、水溫的要求,可供水源的水源地數目、對本項目供水的滿足程度與要求、供水距離與供水高差、中間輸水泵站動力供應的來源與可靠性等。說明本項目的生產廢水循環使用,是否達標排放,是否排入城市污水系統或江河、湖、海等。
 
    在“供電情況”中,應說明電源及供電的可靠性。說明本項目對用電量及用電可靠性的要求,地區電網、發電站、(廠)變電所的分布位置、輸電線路截面、輸電能力、實際容量、規劃容量,可供本項目的負荷量及供電線路距離、以及對本項目的要求等。
 
    在“通信情況”中,應說明本項目對外部供熱的要求,地區通信的現狀,通信凡是,電信網與電信局的分布,通訊能力,規劃能力,至本項目的通信線路長度,對本項目外部通信要求的滿足程度以及對本項目的要求等。
 
    在“供熱情況”中,應說明本項目對外部供熱的要求,地區熱力站的分布位置,熱力網的布置形式、敷設方式及管徑、供熱能力、規劃能力、至本項目的供熱管路管徑與長度、對本項目熱負荷的滿足程度以及對本項目的要求等。
本規定中“廠址建設條件分析”的部分內容可以結合具體情況移至“廠址方案”中去編寫。因此,本規定第3.4.1條僅是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提示”,并不限定必須按本規定第3.4.1條逐項編寫。
 
    本規定中的廠址是一種泛指,包括了采礦工業場地、碎礦廠、冶煉廠、加工廠等。
 
    (2)廠址選擇應符合《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 50187-83)》、《有色金屬企業總圖運輸設計規范(YSJ 001-88)》的要求。
 
    廠址選擇應同步選擇工廠區、生活區、廢料場(含廢渣場、排土場、尾礦場等)、動力公用設施(含水源地、電源地、熱源地等)、交通運輸設施(含鐵路接軌點、港口碼頭等)、環境保護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土地復墾設施、綜合利用場地以及施工基地等。
 
    在“廠址方案的分析比較”與“廠址方案的分析比較表”中,應包括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如水土保持、土地復墾等。
 
    “廠址方案的分析比較”以表述清楚、便于閱讀者記憶為原則,故宜列表加以比較;在情況簡單時,也可不列表。
 
    在“廠址方案的分析比較”與“廠址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仍不能對廠址優劣作出評定時,可采用“廠址方案的其他因素比較表”與“廠址方案的其他因素比較表”對廠址優劣進行評定。
 
     “廠址方案的分析比較表”與“廠址方案的其他因素比較表”是把不可比較的定性因素、定量因素轉化為可比較的價值分進行比較。
 
    當廠址問題復雜時,可以另行上報廠址方案,其內容與深度將根據具體情況和要求另行確定。對現有企業進行改建、擴建的項目,可按具體情況省略有關廠址選擇的內容,著重說明本項目在廠區內的位置、與本項目有關的廠區情況以及方案選擇等。
 
4.在企業總體布置方案中需要說明的事項:
 
    就總平面布置中生產車間的分散、集中以及場地數目的多少而言,有的建設項目的總圖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則側重于廠址選擇、總平面布置。有的建設項目則側重于廠址選擇、總體設置。由此形成了可行性研究階段總圖設計的三個重點:廠址選擇、總體布置,總平面布置。
 
    因此,在本規定第三章“建設方案研究”中單獨列出了“企業總體布置方案”,而將“企業總平面布置”列入“第十章總圖運輸”中。而總體布置方案與廠址方案關系密切。在條件比較簡單時“總體布置方案研究”可與“廠址方案研究”合并為“廠址選擇與總體布置方案研究。”
 
    總體布置方案比較與廠址方案比較一樣也可采用單一因素比較或綜合因素比較。
 
    5.在公用輔助設施建設方案中需要說明的事項
 
    供電方案比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有時不能僅靠技術經濟比較來確定方案的取舍,只能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如實地把技術經濟比較各方面的情況反映出來,供決策部門參考。
 
    有的工程不只一個供電電源或不只一個供電電壓時才作供電方案比較。由于企業用電容量提高、企業涉及范圍變化大,在目前10kV電壓等級的電動機制造技術成熟并取得成功運行經驗的條件下,還應對企業內部中壓配電電壓等級進行方案比較,不一定按過去的習慣一律用6kV配電。
 
    第四章  地質資源
 
    4.1  礦區及礦床地質概況
 
    4.1.1  礦區地質特征
 
    簡述礦區所處區域構造位置及區域地質特征、礦區地層、構造、巖漿巖特征,重點是敘述與礦床形成有較大關系的地質特征。
 
    4.1.2  礦床地質特征
 
    簡述礦床中地層、構造、巖漿巖、圍巖蝕變等地質特征;著重闡明礦床類型、礦體數量、主要礦體規模、形態、產狀、埋藏情況、空間分布及圍巖和夾石的特征。
 
    著重敘述礦石物質組成、化學成分、結構構造、有益有害組分的賦存特征及相互聯系。大中型及國外項目應盡可能地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可用圖表進行直觀分析和應用數學地質理論進行定量分析)。
 
    4.2  礦床水文地質條件與礦石選冶試驗
 
    4.2.1  礦床水文地質條件
 
    1.闡明礦床水文地質工作的方法、數量、質量;評價其是否與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相適應;指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前期設計工作的影響程度,應進一步完善的工作。
 
    2.闡明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包括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水質特征、含水層性質和分布等;分析和確定礦床開采過程中水害對開采及周圍(水)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估算礦坑涌水量。
 
    3.提出礦床防治的主要方案設想;如地表防洪、地表深井疏干、地下疏干、帷幕堵水等。
 
    4.2.2  礦石選冶試驗及其加工技術性能
 
    說明礦石選冶試驗程度和試驗情況,選冶生產主要技術指標。
 
    4.3  礦床勘查工作評述
 
    4.3.1  地質勘查工作和試驗研究程度的評述
 
    闡明礦床地質勘查工作和試驗研究工作的主要歷史情況、成果(結果)、工作單位、并對主要工作和指標質量分別進行評價。
 
    4.3.2 地質勘查和試驗研究程度評述
 
 
    對地質勘查和試驗研究程度進行分析評價(大中型和涉外工程盡可能定量分析)。
 
    4.4  礦產資源/儲量
 
    4.4.1  地質勘察單位所采用的工業指標內容、計算原則、依據和計算結果
 
    4.4.2  可行性研究確定的礦床工業指標內容、計算原則、主要依據和計算結果。對大中型和涉外項目應盡可能進行多方案比較,特別是露天開采的礦床。
 
    4.4.3   階(中)段資源、儲量計算
 
    4.4.4   礦床地質資源、儲量評價
 
    資源和共伴生組分利用的評價,一般項目進行定性評價,大型及涉外項目有條件時應進行定量評價。
 
    礦床遠景評價采用定性評價。
 
    4.5  礦山基建與生產期地質勘查工作
 
    4.5.1  基建期勘查設計
 
    簡述探礦的目的、原則、手段、范圍、網度并估算探礦工作量(包括探礦和取樣化驗)。
 
    4.5.2  生產期勘查設計
 
    4.5.3  勘探工作需要的主要儀器、設備
 
    4.6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列出對重大勘探研究工作質量問題、資源/儲量風險問題及生產期間的重大地質工作及其管理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或建議。
 
標簽: 有色金屬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鋁材QQ群大全  |  大瀝著名鋁企  |  鋁錠手機短信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粵ICP備18150991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东乡县| 罗定市| 靖江市| 闽清县| 贞丰县| 广东省| 绩溪县| 娄烦县| 霍林郭勒市| 屯门区| 共和县| 庄河市| 青州市| 平江县| 永城市| 公主岭市| 封开县| 宜宾市| 宣威市| 仲巴县| 桓台县| 石首市| 双峰县| 乐清市| 突泉县| 钟山县| 邵东县| 嘉善县| 吕梁市| 和龙市| 余江县| 宜丰县| 花莲县| 岳阳县| 裕民县| 巨野县| 喀什市| 罗源县| 景泰县| 肥东县|